-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梦之梦》艺术特征解析
【摘 要】《如梦之梦》被称为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商业噱头和艺术特色紧密结合,实现了其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文章从舞台设置、套层结构、时空交错、意象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特色,又对其间离效果、悲喜融合手段使用以及剧情冗长的得失给予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套层结构 环形舞台 时空交错 意象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10-02
《如梦之梦》自2000年5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厅以中文开演,到2016年12月份在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以来,虽然因成本及演出实际条件的限制,巡演并不算多,但绝对是一个在不断打造过程中的戏。
据说《如梦之梦》整个构想是赖声川在一次印度的旅行之中写下的灵感,融合了他多年来的许多旅行经验、思考,以及在藏传佛法方面的学习。后来的剧本是根据赖声川1999年印度旅行后回到台北完成的29页剧情大纲,以集体即兴创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的完整版,长达400页,而且,每次的版本及演员的安排都有所变化。《如梦之梦》被称为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该剧观演形式特别,采用环绕形式的剧场,演出长达8个小时。《如梦之梦》缘何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本文尝试从舞台、时空、套层结构、意象使用等几个方面解读《如梦之梦》的艺术特征。
一、舞台设置
《如梦之梦》是一个环形舞台,正前面的舞台是有景深的舞美空间,左右两面的舞台各有二层楼的结构,一层、二层皆可以当作演出区域,而后面的舞台因靠近观众席而略宽,给演员更多的演出空间。环形舞台中间属于池座,坐在池座里面的观众可以移动椅子追随各个演区的戏,基本能实现理想的观演状态。池座中间有一条过道,也可作为表演区,连接前后两个舞台。在所有的环形舞台的一面,还有部分观众席,这些观众席在观演视线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以看到演出的全貌,权宜之计,2016年北京保利剧院的演出中,二楼两侧均设置电子屏来再现看不到的演区的戏。但部分演区的观演效果确实大打折扣。
理想的观演关系是观众坐在舞台中央区的池座里,(但从最近的北京演出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是出于商业和观众要求的考虑,能看到全部演出的观众,可能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观众,有一部分戏只能盯着模糊的影像听戏)。整个演出鸿篇巨制,三十多个演员、很多明星加盟,三百多套的衣服,舞台包含八个方位,三个楼层,穿越时间(民国初年、现代)与空间(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
藉着环形舞台的设置,大戏开场就是整场演员悉数上场,围着环形舞台呈顺时针游走,类似藏区的转山、转塔、转尼玛,给游走在人生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虔诚的修行的道场。或疾或缓、时疾时缓,木讷、急促、推挤、超越、变化又复原,浮生何如,如梦之梦的况味在人生的游走和寻找中渐渐呈现。
中心观众区的莲花池不单是观众席,它在剧中也是舞美设置的一部分,古堡中,?@片观众席,可以当成那个看得到自己的湖;焚书坑儒的故事中,这片观众席又变成坑儒的坑。像这种把观众席也设置成舞美的设想虽不是首创,但也是该剧的创意表现之一。
二、套层结构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一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这里的故事里的梦,梦里的故事,都是套层结构的表征。
套层结构并不新鲜,甚至老套,但还是能找出一些以套层结构为典型特征的新经典作品。比如大家熟知的影片《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以套层为典型特征。但在戏剧作品中,套层结构常见的“戏中戏”结构,虽异曲同工,但其套层层次有限。而赖声川的《如梦之梦》的套层已经超越了影视作品的套层层数,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基本脉络及套层结构,医生听5号病人讲故事,5号病人从妻子的故事讲起,又讲到江红的故事,后面主要讲顾香兰的故事,里面又有伯爵、王德宝等人的故事,而江红和5号病人的妻子又有各自的故事。其中,顾香兰的故事是最内核的故事,也是整个剧作的着力点。
顾香兰作为上海名妓,与王德宝有情,又被来自法国的伯爵看中,带回法国。她在法国不改其爱交际、爱自由的浪漫本性,学画画,终日厮混于巴黎艺术圈,终于与伯爵形同陌路。在伯爵假死后,顾香兰历尽苦难。后来得知伯爵改头换面重建爱巢后,无法原谅伯爵,后跟王德宝回上海。顾香兰的故事也像一个环形,终其一生绕了一个大圈,在对生命自由的追寻中了悟了执着的荒谬与放下的释然。这也是赖声川佛家思想在剧中的呈现。
5号病人讲完故事说:“……故事里的人很多,你们也都在里面……你们都在里面……”套层结构还使得故事在宏观架构的视野中呈现出个人对世事人生的悲悯。也呈现了赖声川“关于死亡、生命苦乐、因果关系的独特思考”。
三、时空关系
因着套层故事推进中的一咏三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