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理论浅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过庭《书谱》理论浅谈

孙过庭《书谱》理论浅谈[摘 要]孙过庭的《书谱》理论是唐代书法美学理论的一座高峰, 是中国书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书谱》理论中关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与分析,见解精辟,影响深远。研究《书谱》理论,对我们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书法实践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完善书法艺术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过庭 《书谱》理论 书法 《书谱》,孙过庭撰文并书。孙过庭,名虔礼,生卒年月不详,吴郡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留世之作以《书谱》最为著名, 就书法墨迹而言,它是唐代今草的代表作品,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样貌。就书法理论来讲,它是一部极其系统的书法论著。 《书谱》理论,文思缜密、言简意赅、内容宏富、行文清晰、立论精粹,见解精辟。《书谱》理论涉及书法的历史、理论、评论等方面,文中关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等诸多问题的阐述与分析,见解独到,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书法的源流与本质 《书谱》从书法源流讲起,开篇云“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并进一步指出,自己对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继承发展。文中抑献扬羲,对王羲之即认为“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博涉多优”,称自己是“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孙过庭指出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漓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关于书法的本质,孙过庭认为书法不同于一般的实用文字,而是既要注重实用又要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的特征在于通过汉字固有的结构、点画和用笔的变化,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另一方面,孙氏认为书法不同于其它艺术,它是以线条为语言的艺术,这些线条,不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抽万象之象的“意象”,书法就是以抽象的“意象”来表现书法家的个性特征美。 二、书法的书体与特征 《书谱》论述了真草二体的用途,特点及其辨证关系,指出“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 各种书体的用途,特点不同,但各书体之间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必须上下淹通,左右逢源,“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 不同书体的风格既有其独立性,又具有兼融性,“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 将真书的点画密布与草书的笔势奔放互相兼融,方可达到变通自由之境。 三、书法的学习与创作 《书谱》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方面分析最为精秒,也最详细。在学书动机方面,孙过庭说:历史上那些取得相当成就的人,他们“籍甚不渝,人亡业显”,而企图凭借书艺投机钻营,沽名钓誉者,则“凭附增价,身谢道衰”。但对于真有成就的人,历史将不会埋没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则“无俟抑扬,自标先后”,无须凭借别人去抑扬,书迹本身就是优劣的尺度。关于书法学习的态度,孙过庭言:“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余;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关于书法的学习方法方面:孙过庭认为学习书法要“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 “察拟之道”深刻地阐述了书法学习的过程中,“眼”与“手”这组矛盾的辩证关系。关于笔法方面,《书谱》归纳出四种基本笔法,即:执、使、用、转。“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用,谓点画相背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 《书谱》将笔法于书法理论中予以阐述,目的是“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披卷可明,下笔无滞”,是要“会古通今”。在论述学书阶段方面,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纵观书法史,古代大家学书无不是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以至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的。在书法学习的“专”与“博”的关系方面,孙过庭说: “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至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钟繇、张芝之所以能专精一体,以至绝伦,主要是他们能兼擅的缘故。只有“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兼擅草书,其“专”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倘若 “不能兼擅者”,则有所不逮。其意思是,成就功业的是深度,而达到深度的则是广度,离开了广度,则“非专精也”。 《书谱》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书法创作的实践过程,揭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认为书法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孙过庭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