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公杰 加籍华人银行家中国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幸公杰 加籍华人银行家中国梦

幸公杰 加籍华人银行家中国梦   幸公杰身材高大挺拔,得体的深色西装,搭配白色的口袋方巾,整洁而考究。谈话中他给人以自信睿智,低调稳重的印象。 作为首届“京华奖”唯一一位金融界获奖人,幸公杰可以算是在中国任期最长的外籍银行家了。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门刚刚打开,他就开始频繁往来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并于1981年担任加拿大皇家银行中国首席代表,筹建加拿大皇家银行在中国的首个代表处。在华34年,使他能用更本土的眼光看待和理解中国,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并搭建了中加经济贸易的桥梁。他坦言,本次“京华奖”是对他多年在华经历的高度认可,也激励着自己不能停下来,继续为心中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很小就离开中国,但对中国的关注是与生俱来的,我可以把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国与现在中国每一个五年、十年的变化清晰地勾画出一条发展轨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市场在这条轨迹中发生了巨变。” 在蒙特利尔银行北京分行的会议室里,幸公杰翻开记忆的篇章,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外籍银行家的一幕幕中国故事。 “三年零一天”的缘分 如果要谈起幸公杰的中国情怀,还要追溯到他的家族历史。 幸公杰是客家人,1955年出生于广东兴宁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父亲是印度尼西亚的侨领,也是幸氏的族长。幸公杰是公字辈,成为幸氏家族有文字记载的第24代传人。 成长于这样一个华裔背景的大家族里,幸公杰自幼便被父辈强烈的爱国情绪深深感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华人很少能够融入主流社会,而中国则是他们心中的强大靠山,华人都非常爱国。”在他眼中,这种情怀是国人无法理解的,是非常崇高的。 在这种浓浓的爱国情绪的影响下,1958年,曾经叱咤一方的侨领毅然决定从印尼举家搬迁回中国,并把几个儿女先后送到各个大学读书。当时,幸公杰年龄尚小,被安排在香港生活。在他之后的人生回忆中,每年都会回大陆两次,包括“文革”时期。 “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我有记忆一直到现在,我看到的中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局面。所以,”幸公杰打趣儿道,“如果任何人说中国发展不够快或者不够好,我会跟他坐下来慢慢说。” 1978年,在加拿大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即将毕业的幸公杰赶上了金融行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当时石油、航运业,矿业迅速发展,到处都是资金,到处需要贷款。我就在那个时候毕业,进入了纽约主流银行之一的化学银行(大通银行的前身)工作。” 金融行业的道路从此在幸公杰的面前慢慢铺展开来,展现出美好的前景。而提及他与中国的缘分,则绕不过去他人生中两次戏剧性的“三年零一天”。 幸公杰进入化学银行之后,便在香港分行专门负责中国的业务,也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和中国银行业打交道的外籍人士。渐渐熟悉了中国的银行业务之后,内心澎湃着“中国情结”的他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晰的目标:“既然做中国的生意,管中国的市场,我就要去北京!” 命运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化学银行工作了三年零一天,1981年,幸公杰双脚终于站在了首都北京的土地上,成为了加拿大皇家银行驻中国的首席代表。 直到现在,幸公杰对刚到北京的情况仍记忆犹新。在北京饭店,他费尽周折租到了一个会客厅,开始了代表处的工作。然而,他惊讶地发现,当时中国的普通百姓和银行打交道只是为了存取款,对金融行业十分陌生。 1982年他去西安红旗发动机厂参观,当地经理私下不解地问他:“您来干什么?银行不就是个储蓄所吗?怎么储蓄所有那么高格调的接待啊?” “他们不会意识到,我当时的任务是将加拿大的一个主要发动机厂引进国内与他们合作。” 尽管如此,幸公杰却说那些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在中国最核心的地方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变化,不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情感,也让他看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过的每一步。 “假如你问我愿不愿意回到八十年代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 1984年,幸公杰回到加拿大,负责银行在亚洲地区及中国的业务。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天意,又一个三年零一天过去后,他再次回到了北京,成为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首席代表。 “由于加拿大已经在稳步发展,所以日复一日的工作对我来说已经缺乏新鲜感,而同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北京的血液里则充斥着摩擦和挑战,所以在中国之后的30年中,我每一天都感觉站在新的起点上,充满激情。” 从最初的代表处只有幸公杰和秘书、司机三个人,到如今蒙特利尔银行在中国已经拥有三家分行,近500名员工,幸公杰走过了中国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我看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画面,差距很大。从穷困、意识形态相对僵化,金融服务尚不具备与国外全面对接的时期发展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第一大经济贸易国,中国经历了快速蜕变的过程。未来十年,中国金融业也将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