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送别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送别课件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李叔同《送别》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 学 内 容 欣赏《送别》音乐 音乐知识—讲解《送 别》中的和弦功能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表达的 情感和意境。了解“学堂乐歌”特点 二:通过讲解歌曲《送别》了解各级和弦的功能,进而能够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歌曲中各级和弦的功能 知道音乐的创作背景体会《送别》不 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是一首具有鲜明的特点 “学堂乐歌” 教 学 用 具 音乐教室、钢琴、DVD、多媒体电脑、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学习。 播放《送别》学生边听边唱进入新课。 2、导入新课: 3、播放录音,学生体会歌曲的感情。 4、介绍作品:《送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5、讲解歌曲中的和弦功能:ⅠIV Ⅴ Ⅴ7 (大家共同参与思考)。 师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6 、巩固学习 7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教 学 过 程 歌曲介绍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属七和弦是建立在调式属音上的七和弦,是一个包含属音、导音、上导音与下属音的不协和和弦。在功能上主要体现了属功能性质,但也兼并下属功能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七和弦是一个复功能性和弦。 5 7 2 4 V7 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基本上任何歌曲都不会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 5级-1级 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 5-1 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 5 7 2 Ⅴ 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飞起来的感觉,通常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一级和弦后跟三级和弦和四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感觉 4 6 1 IV 主和弦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歌曲的中间一般尽量少使用主和弦,否则就会老给人一种终止的感觉 1 3 5 Ⅰ 功 能 及 应 用 和弦 音 级 *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