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师范学院办学述略
国立师范学院办学述略
? 在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树师范学院独立办理之先声”的国立师范学院(简称国师)可算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界的龙头学校,是一所直属教育部、荟萃了众多宿儒名流的高等学府。国师在抗战初期创建于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光明山(今涟源一中),在战争烽火中辗转迁移到湘西溆浦,抗战胜利后又复员到湘中南岳,解放后一度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分出成立湖南师范学院)。国师为湖南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在湖南的创建和迁移以及克服重重困难瘁力培养人才的种种举措折射出复杂时局中教育发展的艰辛和教育工作者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
?
一、办学历程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中华民国的发展随着政策的转变而几经起落。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了《师范教育令》,对高等师范教育可谓相当重视。192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决定将高等师范学校提高程度,称为师范大学校,由此掀起了“高师改大”的风潮,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升格的结果却是师范大学仅剩下北京一所,其他五所均改成了普通大学,高等师范教育由此陷入低谷。到三十年代中期,高师停办导致中等学校师资缺乏教育训练、中等学校教育质量低下成为一致公认的事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服务于战争的人才严重匮乏,使国民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观念大为改变。日本军阀在侵略战争中对我国教育文化机关的疯狂破坏,在沦陷区实施的奴化教育也给政府和教育界人士以很大的刺激。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寻求救亡之道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除发展战时经济、加强军事训练外,在教育方面,自不能不改善中小学教育,更不能不谋师范教育之改进。因此,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指出“对师资之训练,应特别重视,而亟谋实施,各级学校教师之资格审查与学术进修之办法,应从速规定,为养成中等学校德智体三育之急需之师资,并应参酌从前高等师范之旧制而急谋设置。”高等师范教育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中,重新得到了重视。1938年7月,秉承《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精神出台的《师范学院规程》,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造。规程指出“师范学院单独设立,或于大学中设置,由教育部审查全国各地情形分区设立”。教育部立足当时全国师范教育的基础和战争形势,确定添设独立师范学院一所,院址暂设湘桂黔一带,命名为国立师范学院。
?
(一)始创于蓝田
1938年7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电聘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为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筹委会还包括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以及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潘公展就职湖南省政府委员后,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袁哲接任筹备委员。从7月27日受聘为筹委会主任,到10月27日正式受聘为国立师范学院院长,再到12月1日国师开学,廖世承带领其他筹备委员创办国立师范学院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但筹委会夜以继日、勉力而为,将各项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
由于教育部有意将国师设立在离湘桂或湘黔铁路不远的市镇上,所以廖世承一方面托人在贵州相择院址,一方面重点考察湖南。九月的一天,长郡中学(当时迁在蓝田)的鲁立刚校长在长沙的一家书店偶遇廖先生,出于对国师落户湖南的殷切期望,竭力向廖师推荐安化蓝田,取“安定文化”和“青出于蓝”之意。廖世承于是到安化蓝田探访,发现蓝田镇地处湖南西部山区,远离京广线,受日寇干扰较少,但通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尚属便利,蓝田又是山区中的小盆地,树木荫蔽,环境优美。但物色两日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正山穷水尽、废然欲返时,忽有人指示李园可以租借。主人李卓然先生甚豪爽,磋商半日,即成立契约。”李园位于距蓝田镇西一里许的光明山,占地约有百亩,“其中房屋二百间,重阿曲房,长廊逶迤”,确实是难得找到的好地方。订立契约后,廖世承以条件优越为由呈报教育部以蓝田作院址,获得批准。10月10日,筹委会接受李园全部房屋,开始修整和油漆,并在光明山上兴建教室和其他教学生活设施。
为办好国师,廖世承联系了上海家乡的好友、光华大学的同事和跟随日久的部下,动员和邀请他们同到湖南办学。学者如钱基博、孟宪承、任孟闲、周澄、汪梧封、高昌运,职员如胡荣魁、诸懋孚、薛炽涛、张忠豫、张伯寅、洪铁琴、李西涛、吴景贤。同时致函各地好友同仁,请求推荐人员襄助。并利用去重庆开第一次全国高级师范教育会议的机会,请来了重庆的罗季林、金兆钧、谢澄平、胡赣生、姚琴友以及衡阳的钟泰。一批有名望的教授和一批办事有能力的先生冒着风险不远千里及时到达蓝田,使国师教职员阵容初具,为按时开学上课打下了基础。在马不停蹄的差旅和接洽中,廖先生亲自拟定国立师范学院组织大纲及学则、国师开办费预算书等,同时请其他教授和职员拟定各系学程和各处组运作办法。图书设备是学院开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