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演化-地震地质
第 36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Vol.36,No.3
2014年 9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Sept.,2014
-
doi:10.3969/j.issn.0253 4967.2014.03.003
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演化
张培震 张会平 郑文俊 郑德文 王伟涛 张竹琪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
摘 要 东亚大陆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受两大地球动力系统所控制:印度 欧亚板块的碰撞及陆内
-
汇聚体系、西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板块俯冲消减体系。从晚白垩纪到古新世期间,温暖宽阔的新特
提斯洋分割着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并且向北俯冲消减于欧亚板块之下。与此同时,太平洋板块
继续向西俯冲消减于欧亚板块之下,随着俯冲速率的大幅度降低,俯冲边界发生海沟后撤(trench
rollback),使得欧亚大陆东边界开始形成一系列 NNE走向的弧后拉张盆地。尽管印度与欧亚大陆碰
-
撞的起始时间仍有争议,但至少强烈碰撞发生在距今 45~55Ma期间。陆 陆碰撞及印度板块持续的
楔入作用导致了新特提斯海的退出,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的地壳增厚,并隆起形成 “原青藏高原”。
碰撞及其强烈的楔入作用还导致了青藏高原南部岩石圈块体向SE方向的大规模挤出。青藏高原南
-
部块体的挤出时间与西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海洋俯冲消减带的加速后撤是一致的,表现为沿消减带
-
上盘弧后盆地的快速拉张和裂陷,构成具有成因联系的 “源 汇关系”。距今 20~30Ma期间,随着青
藏高原大规模南东挤出的减弱,碰撞和楔入引起了向NE方向挤压的增强,导致了青藏高原本身向S
和向NE方向的扩展。构造变形向南迁移到主边界逆冲推覆带,向北扩展到昆仑山断裂,造成柴达
木盆地、河西走廊、陇西盆地开始接受最初的新生代沉积,形成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大规模晚新生代
-
沉积盆地群。西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板块的海沟后撤大幅度减速或停止,直接导致了日本海扩张的
停止,华北盆地裂陷期终止,进入整体热下沉阶段。大约距今 10Ma以来,青藏高原内部的高海拔地
区晚中新世以来开始出现近 SN向的拉张,形成一系列 SN向裂谷以及 NW 向右旋和 NE向左旋的共
轭走滑断裂系。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向周边生长扩展,祁连山快速隆起形成高原北边界,龙门山也
第 -
2次加速隆升,与四川盆地形成近4000m的地貌高差。在东部,沿西太平洋 印度尼西亚板块俯
冲消减带的运动开始加速,不仅弧后拉张作用停止,一些早新生代的拉张盆地还发生反转而遭受到
挤压缩短作用。
-
关键词 海沟后撤 源 汇关系 青藏高原向外扩展 弧后拉张 东亚大陆
- - -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030574 12
0 引言
东亚大陆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地貌现象最丰富、地质灾害最严重、气候环境最多变
的地区之一。东亚的地壳形成和地质演化可以追溯到40亿年左右(朱日祥等,2012),然后经
历了一系列的非常复杂的构造演化,既有板块(包括陆块、岛弧)的俯冲碰撞、克拉通的裂解破
坏,也有造山带的形成、海陆变换的沧海桑田。复杂的地质演化同时又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貌
现象(图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学年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化工群专业二试题.PDF
- 01学年技术校院四年制与专科学校二年制统一入学测验农业群专.PDF
- 01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警察人员考试.PDF
- 02年试办国中教育会考试题说明.PDF
- 03学年硕士在职专班招生简章-嘉义大学.DOC
- 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国语朗读内容.DOC
- 04学年下学期文兴高中附设国中部国一自然与生活科技科补行评量.DOC
- 1000万贫困人口搬迁脱贫-沂水.DOC
- 10kVXLPE电缆击穿振动在砂土中的传播规律.PDF
- 1970年以来美国地质调查局科研工作的发展与演化-地质通报.PDF
-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高原气象.PDF
- 东华理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OC
- 东南亚澳大利亚其中100°E—马六甲海峡120°E—中国东部.PPT
- 东南极新元古代晚期灢早古生代泛非期花岗岩类研究综述.PDF
- 东天山石灰窑钾长花岗岩体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与地球化学.PDF
- 东富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IRMATE艾美特.PDF
- 东山湾底栖介形类一新种介形纲壮肢目海萤超科-海洋学报.PDF
- 东戴河基地专项摄影培训实践计划.DOC
- 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脉状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地质科技情报.PDF
- 东昆仑沟里地区暗色包体及其寄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吉林大学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