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金泥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绿金泥沼.PDF

中国“绿金”泥沼 链接:/news/14852.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绿金”泥沼 核心提示:如果投资清洁技术领域,是不折不扣的风险投资,风险高、周期长,且还难以预料最终是否会爆发性增 长。 2010年,法国芦荟环保基金大中国区总监江明在中国看了80多个公司,却一个项目都没有投。 法国总部一度感觉他过于挑剔了,要知道这一切是在中国刚以3540亿人民币的投资进阶2010年全球最大清洁能源投 资市场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知名投资研究机构清科的调查显示,中国创投市场的23个子行业中,清洁技术活跃度仅 次于TMT行业。而随着2010年初中国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明确,占其中四席的清洁技术正成为最炙 手可热的投资洼地。 在过去一年里,有不下10支新成立基金旗帜鲜明地表示专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而在2009年前,这样做的 仅有青云创投一家。2010年1月,中投公司旗下的圆基环保资本斥资4亿美元成立一支新基金,专注于中国清洁能源行 1年1月,赛伯乐基金、上海联和投资和正泰集团创立“正赛联清洁能源基金”,首期募资10亿元;2月,美国银湖投 资集团宣布将与索罗斯基金合作成立新基金,在北京和硅谷设立办公室,投资清洁能源……已披露的新基金仅是冰山 一角,国有、外资和民间背景的资本都在不断集结。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市场”和“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投资方”的帽子下,投资清洁技术正在成为一件 “无比正确”的事情,但一股狂热非理性的投资心态由此也形成,并从投资机构蔓延到社会大众。受此刺激,中国的 清洁技术产业也正显现得异常繁荣。“它的负面影响目前还只是冰山一角,最后受损的可能是盲目进入且不明根本的 投资者。”江明说。 江明所在的芦荟基金自2004年在法国注册成立,拥有很多类似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公司)这样的 股东。IFC对被投企业的社会价值尤为看重,甚至对员工的社保、宿舍、活动区域这些劳工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这 决定了芦荟基金不是一个纯粹盈利导向的基金,能否促进环境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是否具有社会外部价值亦是其投 资的底线。 来到中国后,江明延续了商业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投资标准,没想到这让他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中。 江明向 《环球企业家》解释他为何“一个不投”说:“实际上,这80个案子里面有40个是不存在的,有20个是没有诚意的, 有10个是要跟别人竞争的。”如今法国总部会定期派一名分析师到北京,分析师回去后,往往能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 报告,核心观点是:在中国做清洁技术投资真难。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清洁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这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双密集的行业,不但前期需要高额 的研发费用,中期还需要大规模扩产以降低成本,这都意味着大资金投入,且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过程漫长。原智基创 投的从事清洁技术投资的合伙人林霆说,如果投资这个领域,是不折不扣的风险投资,风险高、周期长,且还难以预 料最终是否会爆发性增长。 “(清洁技术)并非一夜之间就能繁荣起来的行业,生物燃料不是,电动汽车不是,储能也不是。”江明说,“甚 中国“绿金”泥沼 链接:/news/14852.html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至这些都不是有钱就能做出来的行业。”这产生了一个悖论:清洁技术是一个慢产业,但又因其光环吸引了无数的“ 快钱”进入。最终,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结果:人为地给这个产业加速,技术夸大、资产造假、过度包装接踵而 至。从热炒的锂矿、电动车、智能电网、LED,到一家家小得不能再小的水处理工程公司上市,“都是热气腾腾,泡 沫翻滚,到处是大饼幻觉下的意念充饥。”林霆说。 做市 在去年,一个南方的地方政府曾推荐给芦荟环保基金一家新能源企业,称公司正在进行第二轮不少于1亿元的融资 。尽管经过巧妙设计,但江明的团队调查后仍发现公司第一轮1亿元融资的投资方正是地方政府自己,刻意隐藏此事 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包装获得更高的外部投资。而项目本身,则往往是一些“并不靠谱”的创业者拿了一些大 学的研究报告做成商业计划书,找到地方政府要价而已。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地方政府已屡见不鲜。只要是新能源,很容易得到政府支持,随即得来免费的土地,盖起 一个看似不错的工厂,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并不一定具有竞争力。甚至有地方政府,不仅提供免费土地,还以政府信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