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应对2013.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b、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不宜开展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的活动。 脑细胞仍较脆弱,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有限。 骨骼肌肉系统——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利于骨骼的生长,但是,在安排大负荷量大强度或耐力练习时要谨慎,避免引起运动损伤。 安排耐力练习时,避免憋气练习,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以免对心脏产生。 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 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 (一)体育课的教学现状令人费解 第一,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分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 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过分强调条件而忽视创造 过分谦虚低调而忽略价值 等等。 第二,应试教育环境的挤压,体育课缺位 第三,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四,体育课程管理过分集中。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数越来越多。 (二)课改后小学体育课教学特点 课改视频——跳绳、投掷课 讨论:音乐、多媒体、放松。 教学方法——讲解、纠错、示范、演示、游戏、比赛、小群体学习、循环练习、分解练习、完整练习、问题探究、情景、讨论、问答法。 师生关系——老师问、征求意见、调动兴趣、强调安全、表扬。(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教学思想——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教学策略——情景化 ? (1)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炸碉堡,填炮弹? “春天来了,青蛙醒了” (2)运用图画显示创设情境:即用图板(小黑板等)标示活动路线、方向。 (3)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 (4)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景: “袋鼠跳”   (5)运用声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6)运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创设情境:如,学习短跑时,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 “同学们,空气的没有阻力?” 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快速跑。老师取出一只塑料袋,帖在胸前,做着快速跑的示范动作的,塑料袋帖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快速跑的感觉。有的学生在跑动练习中塑料袋总是滑落下来,老师让大家帮他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塑料袋会掉下来呢?”适时组织学生分组尝试、体验、讨论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速度慢下来的时候,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小了,塑料袋就掉下来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解决学习中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巡回观察中,老师提示大家“用前脚掌着地”、“注意两臂前后摆动”、“跑直了,上体稍前倾。”只见塑料袋掉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学生学习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最后,老师发挥了比赛的杠杆作用,把学生练习快速跑的热情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潮。 (2)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们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因为我们已经厌倦了立正、稍息以及什么前滚翻之类的东西,体验不出什么乐趣。少得可怜的器材是我们不愿去运动场的重要原因,去了干点什么呢!比起丰富多彩的游戏厅、网吧来,那真是天壤之别,那里有好玩的游戏、好听的歌、好看的东西,还没有人约束,真够爽的!而运动场有什么呢?单双杠旁没有垫子,少得可怜的篮球场只有静静的篮球架在那儿立着,这些是重复了多少次的。为什么不把那些娱乐性的器材也放到运动场去呢,比如公园里什么飞机轮转、投镖、射箭、其他健身器材等等,那样的话的运动场可真成了我们的乐园了。 您太严厉了,这样天天横眉冷对的,大家心理有点怕。让我们面对您是心理能够放松些,好吗?您老是强调技术,说句实在话,同学中有绝大多人是不会做运动员的。 我们喜欢大家一起体验,不喜欢“你应该这样做”的体育课,让我们去体会技术吧!我们是为了锻炼,不是去参加正规比赛。我们喜欢丰富多彩的小组比赛,准备比赛时大家是绝不会消极怠工,而且会更细心的研究动作技术,为了比赛的需要,我们强制自己锻炼,去更多的了解体育,在比赛成功中我们真正体验到体育的愉悦感,而且通过比赛也检验了我们的实力,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我们,您在一边指导就行了。 学生 XXX [案例3]跑,还是很有趣的 尝试1: 接力跑。跑的总距离固定,但允许同一组的学生每人可以跑不同的距离,其差距限制在正负8米之内。 尝试2: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