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抑制“三公消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如何抑制“三公消费”      朱元璋发明了“四菜一汤”       在一些人看来,反对公款消费的第一要务,是与公款吃喝作斗争。    在今天,“四菜一汤”已成为勤俭的代名词。据说,这是朱元璋的发明。朱元璋日子过得非常俭朴的,一方面,朱元璋称帝之后,面临着一个经历多年战火蹂躏之后的一穷二白的大明王朝,需要节俭度日;另一方面,朱元璋穷苦出身,当年甚至做过乞丐,什么苦没吃过?君临天下之后,对物质要求还是比较低。坐了天下,发觉有公款吃喝的苗头,于是趁马皇后过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于是“四菜一汤”就这么诞生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吃者有无数对付“四菜一汤”的绝技。袁世凯就是一个作秀的高手。史载,袁世凯一日吃早餐,有人拜见,见他只吃两个小馒头、两条小鲫鱼,还有一点胡椒面。于是这人称赞不已,逢人就说:袁总统太朴素了、太伟大了,身居一国元首,早餐还这么简单随便,应该在全国推广。这人正沉浸在发现领导的闪光点并决心要发扬光大时,有知情人悄悄提醒他:别傻了,袁大总统的早餐可不能推广,鲫鱼是从淮河运过来的,活鱼打上来,用猪油浸泡,猪油凝固,鱼也密封了,这样可以保证运到京城的时候还是新鲜的。至于胡椒面,那不过是跟胡椒面一个颜色而已,实际上使用鹿茸人参以及十几味中药制成的补药。    今天的公款吃喝费用,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迎来送往,所谓公务接待费,是财政预算的重要一块。但是在古代,衙门公账上没有公务接待的预算,所以陪送领导,让地方官员们不堪重负。    当然,也有敢于挑战潜规则者,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一位。他出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时,在公务接待方面严格照章办事――按照当时流行的常规,显要官员路过淳安,大概要用接待费二三十两银子,以粮价折算,在人民币六七千元上下。如果巡抚路过淳安,接待费要用去银子三四百两,将近十万人民币。而按照海瑞遵循的章程,一般官员的伙食费、下程路上的伙食费、下程用船用夫,合计不过五六钱银子,约一百四五十元人民币。如果上司驾到,另加一只鹅、一只火腿,市价二钱银子,再补充五六分银子的蔬菜,合计不过200元人民币。中央的部级离退休干部路过,也按这200元的标准办理。海瑞认为,这个标准足以保证客人吃得可口了。      恢复官员坐轿的“好处”       “公车”也是公款消费的一大块。这两字出于《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古代没有汽车,公车就是马、马车,还有轿子,以及船。虽然有话说“安步当车”,但“出无车”却从来被士大夫之流视为奇耻大辱。    不过,古代官员们更喜欢坐轿子,轿子在中国传统中有太大太多的暗示意味。除皇帝的轿子外,不同品级的官员则坐不同的轿子。官轿出府,常有随从在前鸣锣开道,四周还有侍卫人员,前呼后拥,展示官威。百姓见之,必须肃静、回避。所用轿夫也分等级,官越大,抬轿的人越多。    不过,并非一开始官员就能坐轿。唐和北宋的官员一般不许坐轿。唐初,宰相出门一律乘马,只有贵族妇女才可以乘轿。但唐武宗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宰相、三公、尚书令以及退仕和患病者,才可乘轿,其余不论尊卑,一律不准,而且坐轿者还必须自己出钱雇请。北宋时期,士大夫认为乘轿是“以人代畜”,有伤风化,所以都不乘轿。宋哲宗绍圣二年“禁京师人士舆轿”,只有司马光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哲宗念他年事已高,批准他乘轿上朝,但司马光一再辞谢,不敢接受。    南宋高宗赵构南渡以后,因为江南多雨,道路泥泞,才允许朝官乘轿,但还规定祭祀时骑马,上朝时乘轿。从此,轿子才开始在官场中使用起来。但到明初,对乘轿仍有种种限制,规定“国朝文武大臣皆乘马,自景泰以后,例许用轿。勋戚一品,惟年老宠优者方敢陈请,其他则不允许”。      官员利用驿站需要经过批准       “三公”还有“一公”是公款出境,古代中国官员很少有出国的,他们更多是到各地公务出差,顺便公款旅游。    古代交通业和接待服务业不发达,行旅服务经济短缺。因此,自秦汉时期起即建立了政府接待制度,由官办驿站和地方官府负责过往官员的接待服务。驿站所需要的物资、经费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负担。由唐一代开始,除了中央政府设置的招待所“驿”,地方政府还设置称之为“馆”的地方政府宾馆。数量众多的驿站或馆驿,频繁的公务往来,是帝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规定很严格,官员利用驿站需要经过批准,持有特殊的通行凭证,过往官员凭通行凭证可以得到相应于身份秩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