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茶香寺登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道茶香寺登街   沙溪古镇距离剑川县城32公里,车在弯弯的山路上行驶40分钟,就看到古镇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马帮塑像,红砂石,还未进入古镇,一种古老的文化气息便从微风中扑面而来。   入镇,柏油路变成了石板路。脚步踏过一块块干净整洁的石板,眼光掠过三五条四通八达的巷道,就看到古镇中刻着“寺登街”大字的大石头。大石头下涌出一股水桶般粗壮的清冽水流,顺着通往寺登街的石板路畅快地流着,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水底的小沙石都清晰可见。大石头边有一个土特产小摊,有羊乳饼、炒香酥地参、麦芽糖等多种沙溪特有的土特产品,和很多游客一样,我到此常买一盒炒地参,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放慢脚步,在潺潺流动的水声中感受沙溪滋味。   石板路两边的香樟树长得很茂盛,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叶把石板路遮成了林荫道,让人感觉清雅凉爽。冬日转动的水车、水上冒着的热气、漂流的纸鹤、跳跃的水花、玩风车的小孩、用双手捧水喝的少女、在水边悠闲散步的老人……常常让一段宁静的路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诗意。   秋日早晨,四方街上常常弥漫着白雾,随意飘动的雾气无端地给古色古香的戏台、寺院、土墙、瓦楞增添了一份清新和神秘。人循着马蹄印在古巷道和土寨门中进进出出一圈,再回到四方街中的大槐树时,才会看到云雾散尽,阳光温暖地照在红砂石板上。   大槐树年龄300多年,枝繁叶茂。夏时淡黄色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开着,远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秋来,槐香飘然远去,但它茂密的枝叶仍像一把巨大的天然遮阳伞,为人们遮挡着灼热的阳光。没有了烈日的侵袭,不同衣着肤色的人们就常常聚集在树荫下聊天、画画,默读沙溪,翻阅沙溪。   寺登街是沙溪古镇的核心区域,有关资料记载,寺登街元末明初称“南坛”,意即 “南面的佛坛”。明永乐十三年兴教寺扩建后,“南坛”一名改称“寺登”。“寺”即兴教寺,“登”即白族语“地方”“村落”,寺登连在一起就是寺院所在的村落。本地白族将“集市”称为“街子”,茶马古道集市在这里形成以后,就叫寺登街。经明清两代的规划建设,寺登街形成了以兴教寺、魁阁带戏台为轴心,以古戏台正面四方街为中心的古集市。集市的南北巷道为古代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和街巷。2012年春和北方朋友初来寺登街时欧阳大院的女主人介绍说,马帮行走的年代,这里三天一市,人声鼎沸,通宵达旦,骡马嘶吼之声、讨价还价之声,还有兴教寺的晨钟暮鼓之声不绝于耳,戏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古戏。欧阳家大妈生动的讲述令我们想象了很多久远的历史画面:茶盐在黄昏中泛着幽香,羊皮褂和毡帽在古戏台下比肩接踵,来自各方的手指比比划划,努力在骡马摇头伸蹄间把各种地区口音统一成他人可听可懂的语言……此后二月八太子会和火把节都带文友来过,台上表演生动精彩,台下观众看得有滋有味,一片欢乐祥和。时光已然远去,不变的是一份情怀。想当年,进藏的茶叶、食盐、?z绸布匹,出藏的药材、马匹、羊毛、皮张等都在这里交易,南来北往的马帮、商旅汇聚于此,与沙溪民众唱戏、跳舞、宣讲圣谕,四方街该是怎样一个热闹之地。现在,寺登街是茶马古道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固守一方宁静。沙溪群众每逢节日便身着盛装齐聚街中,弹着龙头三弦,跳白族霸王鞭,在戏台上载歌载舞,把普通生活的幸福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戏台和兴教寺分别在四方街东西两面。古戏台是四方街上最夺人眼球的古建筑,在四方街东面与兴教寺相对而立。今天沙溪旅游炙手可热,来沙溪的游客经常在第一时间把它傲然屹立的图片发到网络上,让来过和没来过的人一次次感受它的韵味。古戏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到民国36年(1947年)又大修一次,“文化大革命”遭受破坏后又得到数次维修。戏台外观三层实际四层,顶层是魁星阁,中层是戏台,下层是吊脚,是典型的儒家文化建筑。整座戏台雕梁画栋,前为戏台,后为高阁,飞檐翘角,魁星手执朱笔,脚踏鳌头,威武显赫。事实上,寺登街的魁阁带戏台是沙溪坝子众多魁阁带戏台中造型最优美的一座,有书记载,整个沙溪坝子的魁阁带戏台,从明代至民国时期共有19座,现存11座,充分说明儒家文化在清代的盛行。沙溪人崇文尚礼,对儿孙寄予厚望,古代欲考功名之人都要来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金榜题名,现在每逢节日便来敬奉魁星,祈愿子孙后代都成为文人雅士恭谦君子。而戏台一直发挥着它作为娱乐天地的作用,折射着娱乐文化的正能量。旧时人们在戏台上唱戏、宣讲圣谕,现在人们时不时在戏台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文艺活动,象征着吉祥、欢乐和幸福的表演,透出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同时,也展示出一个地方安然、恬静、知足的慢生活状态。   四方街西面的兴教寺是云南现存最大的阿吒力佛教密宗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已有600年的历史,寺内保存的20余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