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用户洞察报告
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 用户洞察报告2016年写在前面-研究对象及方法根据艾瑞咨询mUserTracker的最新监测数据,2016年9月,个人工具类App的月 度独立设备数与用户粘性均较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智能设备的普及、用户 对工具类App的需求不断增大,其中日历类App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 品,不断被用户所认可,其自身也在以时间作为入口,向更多生活服务领域拓 展。研究方法 样本定义行业背景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桌面研究、监测数据 与用户调研第三方日历类App定义:包 含中国所有非手机系统自带 的可在应用市场下载的日历 类App。? 分析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的 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反映市场核心企业的产品特征 及用户使用行为;? 调研样本量: 有效样本=1209? 刻画核心产品的用户画像及特 征日历类App用户定义:在过 去12个月中使用过日历类 App的智能手机用户。? 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来源:由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与绘制。2?2016.11 iResearch Inc./www.i/r/esea/r/c/h/./c/om/./c/n写在前面-报告摘要? 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月度有效使用时长超1000万小时;?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中国总体日历类App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而第三方日历类App市 场集中度较高,以中华万年历、万年历为核心产品的随身云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五成用户每日都会使用随身云旗下产品,22.7%的用户会在其产品中内停留20分钟以上;? 七成用户选择自行安装日历类App,随身云用户则有八成选择自行安装;? 在日历类App中,用户以使用日历/天气/黄历等功能为主,购物、休闲娱乐、提醒也受到 关注;? 用户对日历类产品整体满意度高,推荐意愿人数占比超过90%。行业情况 及 用户行为? 男女比约为6:4,七成为25-35岁的年轻人,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多数;? 智能手机系统中,Android系统占比59.3%,iOS系统占比40.7%;? 用户所处城市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职务的三成以上为公司中高层;? 随身云用户拥有旺盛的购买欲,多是家庭消费的决策者,网购次数频繁;? 从消费的产品类型来看,用户热爱旅行,关注理财,对智能产品也有浓厚兴趣。随身云产品 用户画像? 用户并不排斥日历类应用中的广告, 17.6%的用户会因内容创意而留意广告;? 广告的内容和质量是决定其是否能引起用户注意和得到接受的关键;? 具备实用性、符合个人需求的广告内容及社交广告等形式更受用户青睐。随身云产品用户广告接受度? 沿着生活服务的出发点,提供给用户更简单、实用的的产品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是用户 对产品的期待;? 用户对黄历、日历等基础功能期待更高,要求更优体验。用户期待? 围绕日历提升精细化管理工具体验,使功能更便捷高效;? 时间为入口,用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拓展更多生活信息类服务、本地服务;? 精准化推荐与场景营销的结合。日历类产品新增长点1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发展情况分析2中国日历类App用户使用行为分析3随身云旗下App用户画像分析随身云旗下App用户消费能力分析45随身云旗下用户移动广告接受情况分析6中国第三方日历类App创新与未来方向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分析互联网发展趋于成熟,互联生活助推管理工具类产品受关注根据艾瑞整理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6.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同时,移动互联 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过去几年来,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 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使互动变得更高效、信息获取更便捷,也加速了网民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使贴近人们生活的工 具类App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007-2015年中国整体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90.1%85.8%81.0%74.5%69.3%66.2%60.8%39.5%24.0%50.3%47.9%6882645.8%6175842.1%5640038.3%6487534.3%28.9%22.6%61981 20160%移动网民规模 超6.5亿513105000645730419973840035558302742980023344210001176050402007 2008 2009201020112012 2013 2014 2015中国网民规模(万人)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万人) 中国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来源:网民规模来源为2016年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11 iResearch In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