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下).doc

  1. 1、本文档共7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下)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下) ? 第四章 哈佛经理会议问题分析? ? 最好的控制便是避免丧失控制。主席控制会议的最佳举措,便是预防各种问题的发? ? 生。一旦无法避免问题的发生,则主席应讲求正确的对付办法。? ? 一般而言,最容易令会场丧失控制的问题有以下八种:? ? 与会者的发言离题。 ? 与会者间交头接耳。 ? 与会者分心。 ? (4)与会者之间发生争论。? ? (5)少数人垄断会议。? ? (6)与会者显露不安并急于离席。? ? (7)与会者拒绝参与。? ? (8)主席自己离题。现将以上八种问题的肇因、预防措施及补救途径扼要地陈述如下:? ? 与会者发难 ?  ? ? 1原因? ? 对会议目标或讨论主题不清楚。 ? (2)过度关心某些问题,或基于某些迫切的需要而在无意中离题。? ? 2预防澄清会议的目标与讨论的主题。? ? 3补救? ? (1)主席应具高度的敏感性,以分辨离题的发言。? ? (2)主席以未能澄清会议目标或讨论主题而当众致歉。举例来说,主席应宣称:“你的发言有点偏离主题,那一定是因为我没有将会议目标或讨论主题诉说清楚。容许我再把会议目标及目前的讨论主题复诵一次……”? ? (3)主席可以技巧地问发言离题者,他的发言究竟与讨论主题或会议目标有何关系。运用这种技巧的时候,主席在态度、措辞、语气及面部表情上,均应刻意避免令离题的与会者感到主席是在讽刺他或挖苦他。? ? (4)主席可以技巧地将离题者的言述挡在一边。譬如主席可这么说:“刚刚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重要,但是它跟我们的会议目标及讨论主题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假如你不介意,我希望将它留待会后再详谈。”? ? 与会者分心 ? 1原因? ? (1)对会议目标及讨论主题不清楚。? ? (2)感到沉闷无聊。? ? (3)会议中所涉及的某些问题或意见触发他们交谈。? ? (4)外界环境干扰。? ? (5)对会议内容缺乏兴趣。? ? 2预防? ? (1)澄清会议的目标与讨论的主题。(2)令与会者感到会议有益及有趣。(3)慎选会议时间及地点。? ? 3补救? ? (1)尽管主席能够确定与会者的交谈与讨论中的主题毫无关系,主席都应先假定他们的交谈与讨论中的主题有关;然后问交谈者愿不愿意说出他们的看法,以便令其他与会者也能分享他们的看法。? ? (2)作短暂的停顿,甚或稍作休息。? ? (3)如多数的与会者都分心,则暂停会议,等造成分心的原因消失了再续会。? ? (4)如少数的与会者分心,则主席可不予理会,亦可就本身的发言作短暂的停顿。? ? 与会者争议 ? 1原因? ? (1)对会议目标或讨论主题不清楚。? ? (2)对会议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或感受。? ? (3)凭会议而相互发泄相互间的不满,甚或借会议而相互挑衅。? ? 2预防? ? (1)澄清会议的目标与讨论的主题,以避免离题的争论。? ? (2)事先强调这样的观念:“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这个观念有助于避免题内的争论。? ? 3补救? ? (1)倘若争论是离题的,则立刻制止,并复述会议的目标与讨论的主题。? ? (2)倘若争论是题内的,则:①先强调“什么是对的”远比“谁是对的”更加重要,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论点本身,不再理会人物本身。②征求沉默的与会者的意见。③主席显示自己的个人观点或个人立场。? ? 与会者拒绝参与 ? 1原因(1)怯场。(2)感到气氛不对。(3)不喜欢主席对待某些与会者的态度——如令某些与会者感到难堪。? ? (4)会议不具实效。? ? 2预防? ? (1)创造和谐的气氛。? ? (2)切莫令参与意见的人感到难堪? ? (3)令会议具实效。? ? 3补救? ? (1)倘若与会者因感到沉闷而拒绝参与,则主席应鼓动其兴趣。? ? (2)倘若与会者因怯场而拒绝参与,则主席应设法排除该种心理障碍。? ? (3)倘若与会者人数众多,则采取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席可将与会者分成若干组,每组以不超过六人为原则。每组选定一位组长主持议案的讨论,每组另选定一位成员负责讨论结果的记录工作。分组讨论结束之后,由各组指派一位成员,代表该组向全体与会者报告讨论成果。按此种方式进行,与会者拒绝参与讨论的现象将一扫而空;因为:? ? ①分组讨论时人数较少,与会者怯场的程度可大幅降低。? ? ②各组须要轮流向全体报告讨论成果,这含有竞争的成份在内。因此在荣誉感的鼓动下,各组成员将会比较认真地进行议案的讨论。? ? ③代表各组发言的人的心理负担可以大大减轻,因为他所发表的意见无论是好还是坏,是成熟还是不成熟,都不是他本人的意见,而是整组人的意见。? ? 与会者情绪变化 ?  ? ? 1原因? ? (1)会议逾时。? ? (2)与会者有其它事要办。?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