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丹溪中医中药思想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诸云龙 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争鸣极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有影响的“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就是“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的一家,也是中国医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医学家。今年是丹溪翁诞辰730年,为了缅怀丹溪老人,学习他以养阴为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杂病治疗的宝贵经验,特撰此文,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教正。 一、生平事迹 朱震亨,字彦修,晚年人称其为“丹溪翁”,生于公元1281年,淬于1358年,享年77岁,丹溪幼年亡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青年丧妻。其学医之路崎岖,成才之路给人以很大启迪。 生平事迹 1、天资聪颖,人称“神童” 2、发愤学医 3、拜师许谦,学习理学 4、跋涉千里,终得良师 5、医术超群,闻名遐迩 6、医德高尚,为人楷模 1、天资聪颖,人称“神童” 丹溪祖籍山东,西晋时迁居浙江义乌赤岸镇,因该镇西南之东溪、西溪合流处,名曰丹溪,故学者尊之为“丹溪翁”,亦称“丹溪老人”。 丹溪家族世代为儒。丹溪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性情豪爽。他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文章词赋,一挥即成,故人称之“神童”。少年时因家境衰落,以采药为生。 4、跋涉千里,终得良师 丹溪在学术上有远大的抱负,为了精研医术,他离乡背井,四处寻求名师,他寻师的行踪是:“渡浙江,走吴中(苏州),出宛陵(安徽宣城),抵南徐(江苏丹徒),达建业(南京)”。跋山涉水一千余里,历时五载,未得良师。回武林(杭州)后,始闻郡中有罗知悌者,世称太无先生,精通医术,得金,刘完素之再传(刘传荆山浮屠,再传罗),又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但罗性情孤僻,世嫉愤俗,很少接待求访,丹溪多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但丹溪求师心切,学医志坚,连续十几天站立门外, “蒙叱骂着五、七次”,“大风雨不易”。一天,狂风大作,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丹溪依然拱立于其门”。家人将此情禀报后,并告之门外乃许谦之门生,知悌十分感动(“时翁已有医名”),亲自到门外迎接,两人一见如故。知悌见丹溪风度翩翩,谈吐不俗,便收为门下,时年四十四岁。其后,丹溪日夜攻读,罗亦喜欢丹溪之诚笃,“授以刘、张、李诸书... ...”(《丹溪翁传》)。不到两年,丹溪尽得其传,医术大进。 5、医术超群,闻名遐迩 四十八岁时,丹溪已成为一代名医,闻名大江南北,重返故里。当时诸医拘执陈、裴方书,听到丹溪讲的医理,始则反感,继则嘲笑与排斥。丹溪也不争辩。但是,在丹溪治病的卓越的疗效面前,纷纷改变了态度。尤其是丹溪将许文懿老师十余年的风疾治愈后,众医“心悦口服,数年之间,声闻顿著”(《丹溪翁传》),或尊丹溪为师。从此,丹溪声名大振,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日达数百人,由于他用药精当,往往一剂病除,故人誉其为“朱一贴”、“朱半仙”。 有一天,他在村头看见一伙送葬人群。棺木过后,地上有几滴鲜血,凭经验,他认定棺中之人未死。遂赶上前去让人开馆。开馆后,见里面一妇人,面色苍白,尸体未僵,用手伸入下身,果见污血尚鲜。朱断定“血未凝,体未冷,尸未僵,人未死,命尚存”。立即将救命还阳丹用热盐汤喂下。不到半个时辰,妇人面色转红,鼻翼煽动,生命复苏。后又经丹溪精心调治,竟产下一子,从此,“见血一滴救母子”在当地传为美谈。 6、医德高尚,为人楷模 丹溪不但医术精深,而且医德高尚。他非常关心贫苦百姓的疾苦,经常出诊诊视病人,虽风雨载途,也从不推辞。丹溪常说:“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穷人求诊,不但不取报酬,而且还无偿给药。有的家境贫寒的病人,不敢指望丹溪治病,丹溪知后,“不待其招,带药去其家,使其获救而愈”。 丹溪“孤高如鹤”,一生简朴,布衣素食,节制膏粱厚味,甘于淡泊。年逾七旬,依然“神茂色泽”,精力充沛。他不信鬼神,力辟其廖。丹溪临终前,嘱其子朱汜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意谓:医学理论精深,你一定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误人性命啊! 公元1358年,一代名医朱丹溪端坐在书桌前,手持狼毫,含笑而去,终年七十七岁。家人打开它的大小书柜,里边全都装满了书稿,这就是丹溪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赤岸镇建了丹溪墓和丹溪庙,庙内有丹溪塑像。据《浙江通志》载:丹溪墓前,有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的《丹溪先生墓志铭》,至今仍为后人瞻仰。(一说:碑文“惜已荡然无存”)。 二、丹溪对杂病及痰症的贡献 丹溪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卓有建树,在临床治疗上也贡献卓著。今人视丹溪,即谓其为养阴派之开山鼻祖,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著名观点无人不晓。似乎丹溪治病必用知柏。其实,养阴学说只是他在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