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与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整合应用.pdf

希望理论与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整合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 2月 护 理 学 报 February,2014 第 21卷 第4期 JoumatofNursing(China) V01.21No.4 【,L,~-rs,4-:】 希望理论与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整合应用 王 林 ,陈爱民 (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 225003) 摘【 要】总结Snyder认知动力理论与认知行为治疗 在抑郁症临床整合应用及护理配合的经验 首先,责任护士与治疗师一 起对 52例患者完成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评估;然后,与治疗师 、患者一起设置递增式 目标阶梯 ,围绕阶段性思维路径,予以具体 的、各有侧重点的干预及护理 。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不断强化患者不同时期的动力思维,协助治疗师达成识别、改变患者不合理 的认知和行为、建立并巩 固合理认知和行为的 目的。经过干预和护理 ,提升 了患者 的希望指数 ,达到 了缓解或消除抑郁情绪 、治疗 疾病的 目的,取得 了预期的临床效果 。 [关键词】抑郁症;希望理论;认知行为治疗;希望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969(2014)04—0072—03 抑郁症是一种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 (高涨 数(HerthHopeIndex,HHI)I。]等量表测评 ,结合患者 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 的躯体状况 、病情现状 、生活方式、个性特征 、文化程 常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疾病过程中的自我评 度 、社会支持系统,评估其希望指数、抑郁情绪得分 价低 ,无望、无助、无用感 使其常常感到无希望可 及抑郁症的病程特点,设置阶段性、阶梯性希望 目 言。20世纪 60年代初 ,认知行为治疗就被用于抑郁 标 ,提出阶段性路径思维及动力思维 。 症的治疗 ,循证医学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一定 2.1.1 急性期(入院第 l~第 2周) 目标是识别既往 程度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 。Snyder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路径思维:建立治疗联盟;接受 动力理论认为,希望是基于一种 由交互作用得到的 药物治疗 ;完成治疗师布置的作业 ,识别既往不合理 思维的积极动力状态,其模型由目标、路径思维 、动 的认知和行为。动力思维: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 力思维 3个部分构成l5_。王志琳等于2007年提出希 2.1.2 缓解期 (入院第3~第 6周) 目标是改变既往 望理论与认知心理治疗整合的理论框架 ,但无进 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建立合理的认知和行为。路径 一 步的相关实践报道。2012年7月开始 ,我院在原 思维:治疗师、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协助患者,制定 有理论基础上 ,尝试将 Snyder认知动力理论与认知 第 2天的活动计划 ,并组织实施 :共 同分析 、协 同检 行为治疗整合方案,应用于抑郁症临床 ,取得了预期 验 “不 自主想法”的非逻辑性、非客观性 、非合理性, 的效果 ,报道如下。 充分认识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新的 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动力思 1 临床资料 维 :改变行为对改变认知有益 ,合理的认知可以引导 研究对象选 自2012年 7月一2013年 6月在本 我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医院心理科住院治疗 的抑郁症患者 ,共 52例,年 2.1.3 康复期/出院前 (出院前) 目标是不断强化 龄 ≤60岁,小学 以上文化程度 ,无严重躯体疾病 ,符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