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闽台民间“同祀诸神像”赏析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于2006年5月27日竣工开馆,这是一座以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的二楼主题展厅以“五缘”来展示闽台两岸的渊源关系,即地缘近(陆桥相连)、血缘亲(血缘相亲)、法缘久(隶属与共)、商缘广(开发同功)、文缘同(文脉相承)。其中文缘又包含着神缘与俗缘,即诸神同祀、风俗相通。在这些展示内容中,诸神同祀作为两岸共有的神明崇拜更能引起台湾同胞的共鸣。
一、两岸诸神同祀由来
在本馆第六部分的展示中,陈列有临水夫人、郭圣王、妈祖、保生大帝等民间神祗雕像,并在说明中指出:“民间信仰有别于宗教信仰,它没有系统的宗教理论,没有严格的教规和严密的宗教组织,兼收并蓄,信仰芜杂。信仰者的主要目的是消灾解厄、祈求平安和财利。”
台湾与泉州一水之隔,移民之风也是由来已久。早在闽越时期,善于航海、善于造舟的闽越族人为躲避战乱避走于海上,成为较早的移民。蛇崇拜是当时闽越人的一项重要的自然崇拜,蛇图腾崇拜也跟随闽越人的入台成为当时台湾原住民的信仰。高山族先民“虫蛇之文”的文身习惯经久传承,一直延续至今。
隋唐时期,未有发现泉人迁台的记载。宋、元时期,曾派军驻守澎湖,监护台湾。但迁居台澎,仅从零星的旧谱牒中发现,而其影响极微。到明代的中后期,台湾成为海上走私据点、商渔贸易港口、海盗的巢穴和西欧人眼中的净土,故逐渐引起明政府的关注,此时大陆的贫民也已部分徙居台湾。特别是崇祯初年,福建大旱,百姓生活疾苦,郑芝龙招集漳、泉饥民,发给牛、银,令其到台湾开发荒地。还有郑成功父子征台、治台带去军队、眷属,并招募沿海人民。清廷统一台湾后,对迁台的人实行三禁三弛。放宽政策时,有大量的移民涌入,严禁时,有不少人偷渡。所以,在清廷统治时,台湾人口大增。
大陆人民,特别是漳、泉人民涌入台湾开发时,要冲过风浪险恶的台湾海峡。那时的生产力较为落后,经常发生人船俱毁的惨剧。为了祈求渡海平安、身体健康、诸事顺利和住地的驱邪避灾,他们只有寄托于神明的保佑。所以在渡台时,大多带去家乡奉祀的保护神祗或香火,在经济好转时,建庙供奉,从而形成了台湾庞大的民间信仰群。迁台民众,从不忘记由祖乡带去的神明,他们一有机会就会返乡进香,形成了闽台民间信仰的互动。这也是台湾人民眷恋祖地的一种表现,也是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不能割断根源之所在和不断交流的结果。所以,可以说移民是促成闽台两地人民具有共同民间信仰的契机。在今台湾的汉族同胞中,有80%的人的根是在闽地,秉承热爱故土的情感,特别是在民间信仰中,情感的表现更为浓烈。共同的民间信仰为联络两岸民众感情、推动合作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选取本馆馆藏信仰最广泛和有代表性的神像妈祖、保生大帝、广泽尊王作简要的介绍,以供赏鉴。
二、同祀诸神
1.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化,至今已逾千年。妈祖作为一个出生在莆田湄洲的普通民间渔家女,因其勤劳智慧、扶弱济贫、善良勇敢、造福人类、保护人们海上作业安全等义举,受到人们的崇拜与尊敬。妈祖的出生及升天都带有神秘色彩,在人间的二十八个年头,她致力于维护百姓安居乐业,关心百姓疾苦,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羽化升天之后,民间亦广泛传颂其神迹灵异,时常显化:其一为海上救护,使行舟之人,包括上至出使国外的使节,下至平民百姓,免于风涛之患;其二为助剿海寇,使航海之人免于海寇之患。因她保佑了航行或海上作业的安全,拥有捍御水旱疫疠之灾和送子荐福的法力,被誉为“神女”。一千多年来,因妈祖的神恩浩荡,不论在官方或民间,对其尊敬的神号封衔很多,从最初的“姑娘”“神女”“泉州海神”等,到后期的“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台湾还以地区分祀不同,引以不同称号,如莆田籍分祀者称为“湄洲妈”,泉州籍分祀者称为“温陵妈”,同安分祀者称为“银同妈”。现在台湾有妈祖庙800余座,可见崇祀之盛。两岸对妈祖的最新称号为“海峡和平女神”,其信仰逐渐开展,并形成瑰丽多姿的造像艺术。
清彩绘木雕妈祖坐像(见图1),通高33厘米,宽18厘米,厚12.8厘米,底座长17.6厘米,宽17.1厘米,高19.2厘米。妈祖头戴冠冕,面部丰腴,眼微闭,作俯视状,肩饰披肩,内着龙袍,腰束官带,右手持如意,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垂于四足垫上,下有扁圆形座,涂红、蓝、黑、金、黄等彩绘于帽檐、脸部、衣袍等处。体态清秀,衣褶自然飘逸,纹饰刻画行云流水。
清金漆木雕“敕封天上圣母”神位牌(见图2),高27厘米,宽17.3厘米,牌呈长方形。牌心正面去地浮雕“敕封天上圣母”六字,周边围以三漆金龙,一龙首作如意云头纹旋于牌顶,二龙于左右两侧拥牌而立。牌位于座上,下配浮雕漆金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