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有光与浙江的缘分
2017年1月14日,112岁的周有光先生辞世。这位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的老人,刚刚在前一天过了112岁生日。他曾经笑言:“老话叫做长命百岁。100岁是人的生命极限,我一不小心身处例外了。”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他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1月10日,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和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一行人,专程去北京看望他,这是几年来的惯例。袁亚春在微信朋友圈中,记录了与老先生见面的情形――
周有光先生的身体状态明显不如去年(所以没有拍照),但还是清清爽爽的,房间里的陈设基本没变,他已故妻子张允和先生的画像还是摆放在沙发正对面的??架上,这也许是一对世纪老人最会心的对视空间了!
罗卫东说:“这是连续第四年在生日前夕去拜望周老,跟他汇报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一年来的工作,给付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允和作品集的稿酬等,承蒙周家赠送周老112周年寿碗。没想到周老就走了。”
1月10日那天,是罗卫东最后一次当面向周有光汇报工作。
2015年5月,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周有光语言文字研究单位。
每次去拜访,浙大人与周老都会互赠礼物。“周老是重情重礼的,每次送给我们的都是寿碗,我们带给老人家的,自然是吃的、穿的。这次去,罗校长还送了鸽子蛋,据说鸽子蛋营养好,所以就准备了鸽子蛋。这个都事先跟照顾周老的阿姨沟通过,可惜先生已经吃不了。”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周有光苏培成语文书简》,以及周老太太张允和的《曲终人不散》、《昆曲日记》、《女人不是花》等著作,都是由浙大出版社出版的。周有光及其亲属还把他的档案资料捐赠给了浙江大学档案馆。
最后一本书,浙江大学出版
此前,钱江晚报主办春风图书势力榜,在2016年4月,将周有光评为年度致敬人物,他的《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在2015年出版。因为年事已高,那次,他的外甥女毛晓园特来杭州替他领了这个大奖。
这本书的编辑叶芳从2009年开始策划、出版周有光的文集,并与先生熟识。“他希望作品能系统集中地出版,一直跟我说,文集出版,对他一生的总结就有了。”叶芳说。
书稿的完成,是在2014年年底,所以,在书的“尾声”部分,我们见到了109岁的“汉语拼音之父”为书出版特地增补的“心里话”。他说:“感谢上帝,让我在这个年纪还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思考能力。虽然我对个人生与死早已淡薄,但我所记忆的历史还在前行。”
其实,书里的内容,却是周有光在1996年至1997年对朋友宋铁铮口述的人生故事,那时,他也已经91岁了。
“当年的口述,都录在30多盘磁带里,但是讲到最后,突然没了录音,缺了一个尾巴,就请他用后记补一下。另外,从1996年年底完成口述,到2015年出版,已经过去20年了,过了这么久,读者会有疑问,他现在怎么样了呢?毕竟老先生还健在,所以,这个尾声是对‘现在’做的一个弥补。”叶芳跟周老聊完之后,把他的话记录下来,整理成了这篇“尾声”。
周有光看完这本“自己的历史”,有什么评价?
叶芳说,先生觉得书给别人看,让人能知道他经历的“大历史”,能对这些史实引起重视,他就觉得,这本书起到作用了。
他还特别提到,一本书或一种观点有错误存在,就需要有批评指正,“他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对历史中表现的事件提出不同的意见,来讨论,来纠错,他想通过这个机会,和读者交流。”叶芳说。
周有光从很早开始,不再把个人琐碎的事放在书中。他经常说:不要谈我个人,我们只谈大事情。“他对纯粹满足个人情趣的事不谈,他在书里也说自己的历史,比如抗战,后来去美国的生活,但是,这些个人生活,背后折射的是对大历史的关切。”
所以,周老找叶芳来家里谈事,“理由”一定是一件大事。
2015年年初,周有光唯一的儿子周晓平,在周老生日后没多久去世了。瞒了十多天,老先生自己察觉了只是说:你们跟我讲讲,他临死前的情况。听完后,周老说:我想一个人静静。
“他是一个随意地像水一样的人。”
叶芳说,每个人来家里拜访他,都可以和他拍照,就算是完全不认识的人,他从来不给人难堪。其实,周老耳朵不好,这些年来看他的人很多,有时候各种七嘴八舌的插话,他其实根本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但他不会表现出不耐烦,一直很认真地听,很尊重人。别人问他什么事,他不会说没兴趣,常说‘很好,很好’,其实,他知道人致命的缺点,但不会说破。所以在这样一位大家面前,人们都会觉得没有压力。”
不说自己,也从不议论别人,但这并不代表周有光“糊涂”了,叶芳说,他在大事情的处理上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