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事胡同:400年的名流善举
明清二主事的事迹,使得这条小胡同熠熠生辉
郑州老城区,地盘小胡同多,据地名办统计,共有32条胡同,其中最有名的,有7条。
清末民初,一条胡同住了一位教书先生,常代人写诉状,后立一块牌子“代书处”,时间长了,住在这里的人叫它“代书胡同”。
“主事胡同”则呈现另一副面貌,它的故事,都和名流善举有关。
“闷葫芦”里的义举
“主事胡同”最初是半截胡同,如同一个葫芦,有入口无出口。所以,它曾有别号叫“闷葫芦”。奇怪得很,如今在那里生活的住户们,大都不知道“闷葫芦”这个名字。
400多年前,这里住着一个有钱人叫张大维,此人有钱心善,见左邻右舍老少爷们进出纸坊巷拐弯抹角,很不方便,就将那块地皮买下来,从中间打通,从此,胡同南北通畅,这一义举受到大家的称赞。
明万历二十四年,郑州知州派人刻“郑州创开义巷记”石碑,嵌于一堵墙上,以此表彰张大维乐善好施的义举。从此以后,这条“闷葫芦”有了新的名字:张家义巷。
“张家义巷”位于老城区中部偏南,在管城回族区东大街路南,南北走向,南起书院街,北至东大街,长约250米,宽6米,是一典型的居民区。
2017年2月12日,笔者再次到主事胡同,专门到墙上看石碑,上面的“郑州创开义巷记”仍隐约可见。
主事入巷,胡同更名
明朝万历三十八年,户部主事阴化阳迁居“张家义巷”。
明清时,中央官制基本沿用唐宋时的三省六部制。部主事属于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吏,既可以晋升为郎官(员外郎、郎中),也可以下派到州、县去做知州、知县。
清朝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被录用为礼部主事的孟滢,也把家从盐店后街搬到“张家义巷”。
有明清两位主事官先后来此巷安家,名人效应立即显现了出来,称“张家义巷”的人渐少,叫“主事胡同”的人渐多,后来,政府顺从民意,“主事胡同”的名称就一直使用到今天。1964年,有关部门在此挂上了“主事胡同”的门牌。
2000年,笔者开始撰写老郑州系列,老城是关注的重点,因此也查阅了明主事阴化阳、清主事孟滢的为官做事的相关材料。
出生在郑州圃田的阴化阳,少年怀壮志,勤奋好学,青年时,学问精深,入仕后,曾经做过叶县县学教谕,负责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后以京官身份去溧阳县做代理知县,任期届满后,晋升为户部主事。
阴化阳做官期间,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为民办实事,政绩卓异,口碑颇佳,且为官正派清廉。后来虽急流勇退,回乡赋闲,但其德高望重,街邻们都很敬重他。
孟滢幼年勤奋上进,有才气,同治十二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担任礼部主事。先前,他做过汝州、太康等县县学的教谕。后来又做过四川奉节县知县,湖北罗田县知县、云梦县知县等。他能深入乡村民间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和治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惩治害民之徒,雪民冤案。由于孟滢政绩卓著,上司嘉奖云,“如此作吏,江汉之滨,可无冤民,”并发出通知,要求七十余州县的知州知县向他学习。
后来,孟滢任甘肃安化知县,在任期间,创办了高等小学,学校经费不足,他就捐廉补助。与此同时,他还在地处西北、偏远、闭塞、经济不发达的甘肃实施新政。
明清二主事的事迹,使得这条小胡同熠熠生辉。
阴氏后裔传播知识
2017年2月12日,笔者采访了几户老居民。几位老居民都谈及了阴化阳的后裔:大孝子阴善继。
阴善继的母亲年轻时就守寡,带着四个孩子。他是老大,十分孝敬母亲。他幼年勤奋好学,饱读经书,16岁时考进官学。道光二十年中?e人。
随后,他的才能和名声由近及远慢慢地传扬开来。荥阳县曾聘他去做汴源书院的校长。他却以教师的身份做了三年,慕名而来投师于他的青年学生有三十多人。他后来设帐于家,开办私塾,三个弟弟都跟他读书。不久后,他的二弟善述在乡试中考取举人,三弟善元被录用为恩贡生,四弟善承经考试被荐为岁贡生(恩贡生、岁贡生都是贡生)。当时,生员学业优秀,经本省学政选拔上报朝廷,送入国子监读书的人就叫贡生。
光绪元年,经礼部选拔,阴善继被任命为睢州学正,即州里主管教育的官员。当时他年已七十,仍恪尽职守坚持做了三年,留下了好口碑。其著作有《梧竹斋诗集》《梧竹斋文集》。他虽然是朝廷命官,却并无官僚习气,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
阴善继的儿子叫阴玉蟠,副贡生,善书法。曾随父前往睢州学正署协助父亲做教育工作。据说他教书很得法,有一套自己的经验,46岁时在自己家里开办私学,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很多。阴玉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桃李满天下。
阴善继父子二人传播知识,造福邻里和街坊,“主事胡同”也因此更加出名。
“建个博物馆,展示郑州的历史”
民间收藏家敬勤俭住在“主事胡同”32号。他原是郑州灯泡厂的工人,下岗后对收藏瓷器产生了兴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