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忠诚合格的党员 当履职尽责的先锋
摘要:高校行政教辅部门的教工党员作为高校管理干部中的一员,要在服务中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要在管理中时时处处体现服务意识,两者结合得好不好就是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党员管理干部中的具体体现。高校行政教辅部门的教工党员应该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教育工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践行合格党员的本色。
关键词:学习;李保国;党员
已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虽是高校科研教学一线教师中的楷模,但他的品质和行为,同样值得每一位高校工作者学习和践行。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是什么引发了全社会的“共振”?又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
甘于奉献的“农民”教授
1981年,大学毕业,24岁。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26岁。
扎根太行山30余年,全身心的扑在太行山扶贫事业上。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
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被誉为“科技扶贫的领路人”。
开展培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
学习感悟:从城市到农村,从科学研究到实践一线,甚至是从繁华到贫穷落后,从一个人扶贫到一家人扶贫,我想无私奉献精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这也正是共产党员的崇高之处,也是奉献精神的伟大之处。这恰恰体现出师德精神的崇高和平凡。
“土”出了名的教授
“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皱巴巴的裤腿沾满泥土。”曾是媒体描绘李保国教授的一个标准画像。
“他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山区农民过苦日子,他想用自己学到的这点知识,为山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郭素萍说,要干事、干成事是李保国教授一生最大的动力。
对于自己的“土”,李保国教授曾有另一番解读:“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你的?”
他曾自豪地说,“这辈子最过瘾的就是干了两件事,一是把我变成了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他那种“看不了山区群众过苦日子,想用自己的所学干点事”的朴素情怀,也许就是他备受喜爱的最初动因。“想干、会干、能干,把科学技术传授给百姓,带着大家一起干”则是他赢得万千群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学习感悟:这是一个接地气的教授。接地气,并不是因为他的“土”,也并不是因为“土”就认为是接地气。我这里理解的“接地气”应该是“足够融合”,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环境,融入到工作对象中去。作为高校党员管理干部,我们同样需要做到接地气,为老师排忧,为学生解惑。时时刻刻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特别是以学生为办学主体的高校环境中,由于学生正处于半只脚迈入社会,成年但又不成熟,青春但又无经验,背井离乡的状态下,缺乏家长的庇佑和引导,那么我们在其中更是应该起着亲人、家人、引路人的作用,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弟妹,看做自己的孩子,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要放在心上,记在脑中,这样才能服务到位,才能服务满意。
坚守平凡而又责任无边的教授
在致力于帮助山区脱贫,农民致富的同时,李保国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不论离学校多远,他都会按时赶回来上课,从不耽误学生的学业。河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顾玉红是李保国教授的开门弟子。她说,这些年李保国教授亲自带出的硕士、博士就有67人,这无疑为今后的扶贫攻坚又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习感悟: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在履职尽责的同时,也是服务意识到位的体现。有没有尽到责任,就关系到有没有服务到位。特别是党员管理干部,责任心一定要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许多事实证明:责任胜于能力,能力要靠责任来承载,每个组织、每个团队,真正需要的则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人。
35年来,李保国一头扎进太行山,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金山,让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这样的教授怎能不让广大群众深深眷恋?这样的成就怎能不被百姓深深铭记?正如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书记所说的那样,在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多像李保国这样的先进模范,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到农民中去,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拔除“穷根子”、甩掉“穷帽子”,通过科技扶贫来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我们如何摸索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创新路子,其实在高校大有可为。特别是在贵州目前正在备战“扶贫攻坚”战决胜阶段,在贵州高校贫困学生较为集中的高校,60%以上的学生都是家庭困难学生,有近10%的学生是政府精准扶贫家庭的孩子,我们如何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脱贫?从心理上变得丰盈?如何引导他们运用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