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写作 专题四 内化思维 外饰语言课件.pptVIP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写作 专题四 内化思维 外饰语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编 写作 专题四 内化思维 外饰语言课件

* 专题四 内化思维,外饰语言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定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思维的统一,尤其是作为考场“香饽饽文体”的说理散文。 一、思维是内在的,是决定文章质量的本质的东西 首先,整体构思的逻辑性。一般说来,考场说理散文(包括议论文),采取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其次,论证部分的逻辑性。论证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文章整体分数的高低。我们一般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因果式等结构方式。再次,每个语段的逻辑性。对于每一个层次甚至段落,都要精心考虑,包括论据的先后安排、详略的处理、语句间的连贯甚至词语的使用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够做到严谨有序,说服读者。 -*- 二、语言是外在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的显性载体 议论文的论证有别于数学证明题,其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要使内在的抽象的逻辑思维形象化,就必须使文章的语言具有表现力。干瘪的语言只能有害于文章内在的逻辑思维,是不能够完成这一使命的。 要是议论文的语言形象化乃至于使文章成为说理散文,我们可以这样做: 1.巧妙引用,彰显文采。 成语、谚语、歌词、诗文名句和中外名人格言等,具有文句精美、意味深长、给人启迪等特点,在议论文中恰当地引用,可以使文章典雅精致,意蕴深厚。 -*- 2.句式灵活,语言活泼。 精心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交错运用。这样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舒畅,强化论证效果。优秀作文《表现》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反,通篇的陈述,“一逗到底”或“一句到底”都会使语言黯然失色。 3.使用修辞,形象生动。 使用修辞是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标志。比喻、拟人具体形象,排比语气贯通,对偶句式整齐,引用彰显文化底蕴…… 4.前后勾连,语句连贯。 在考虑语言的连贯的时候,要考虑陈述主体的一致、句式的一致等要求;要善于使用能够表明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内化思维,外饰语言,使文章游刃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才能翱翔于满分的蓝天! -*- 一、论据使用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语言 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主要是借助于大量的事实论据,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是,不少同学只是大量堆砌论据,不注意论据的智慧使用,结果影响了论证效果,得分不是很理想。 这里,列举几个实用招数,帮学生迅速解决这类“难题”。 招数1:例后假设 “例后假设”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 【案例分析】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学会舍弃》) 这段文字首先简述了“六尺巷”来历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因为张宰相的大度而让叶家深感惭愧,化干戈为玉帛。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假设,使材料和论点结合起来,论证了论点。 -*- 招数2:例后比较 “例后比较”即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案例分析】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后,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 画线部分将左思和法拉第进行比较,告诉读者虽然他们的时代、国籍和研究领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付出。这样的比较,就强化了他们的相同点,使“付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 -*- 招数3:例后设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针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案例分析】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议会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被称为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