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TRIZ理论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研究
基于TRIZ理论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TRIZ理论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并阐述了TRIZ创新理论应用于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定义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及改进和控制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TRIZ;问题;业务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4)01-6-2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各企业均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首要问题来解决。1946年,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ltshuller)通过对大量技术专利的针对性研究,抽象出了一种独特的创新方法,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即TRIZ理论。
一直以来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尝试运用TRIZ理论来有效地解决问题。近年来,由于TRIZ理论的日趋成熟,我国在TRIZ理论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然而相对来说非技术领域的TRIZ理论开发与应用还比较落后。为促进TRIZ理论在非技术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将以企业流程再造为例,分析T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1 TRIZ理论简介及其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1.1 TRIZ理论
TRIZ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大部分,即冲突解决理论,物―场模型分析方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首先,冲突解决理论包括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和物理冲突解决原理。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同时TRIZ理论提出采用分离原理来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等。其次,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之后经历了多次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种标准解,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最后,对于发明问题解决算法,TRIZ理论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
1.2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析问题、找准冲突、原理解决、对比评价、具体实施。
1.2.1 分析问题包括功能分析、理想解分析、可用资源分析、冲突区域分析。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部件。理想解分析是采用与技术及实现无关的语言对需要创新的原因进行描述,创新的重要进展往往在该阶段通过对问题深入的理解来取得。可用资源分析是要确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这些可用资源与系统中的某些元件组合将改善系统的性能[1]。冲突区域分析则是要理解出现冲突的原因。
1.2.2 找准冲突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是最难解决的一类问题,冲突是指系统一个方面得到改进时削弱了另一方面的期望或表现出两种相反状态。TRIZ理论的目的就是解决冲突,只有找准冲突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1.2.3 原理解决是要获得冲突解的方法。有物理与技术两种冲突解决原理。运用TRIZ理论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针对冲突从TRIZ理论的40条原理中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1.2.4 对比评价阶段将所求出的解与理想解进行比较,确信所作的改进不仅能够满足技术需求而且能够推进技术创新。
1.2.5 具体实施就是在前面所有的理论分析工作都已完成且确认无误之后,将其转化为具体实施细节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2 基于TRIZ理论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分析
2.1 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及原则
为了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先提出来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思想,并将它引入西方企业管理领域。哈默提出了流程再造的七个原则: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让使用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在信息源及时掌握信息[2]。
BPR思想主张以流程导向替代传统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追求流程的改造和创新,以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绩效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中国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BPR思想,随之在2000年,业务流程再造逐渐被我国国内企业所熟悉并运用。
2.2 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出现的问题
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