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音乐世界莎士比亚.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威尔第-音乐世界莎士比亚

威尔第:音乐世界莎士比亚   今年是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人们经常会拿他跟与他同龄的瓦格纳相提并论。但相比于瓦格纳极富戏剧性的人生,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的家乡布塞托乡间度过的,并自称是“圣阿加塔农民”。在音乐创作中,他也是拿出了农夫的劲头,一直耕耘到了80岁高龄…… 今年是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虽还未到他的诞日――10月10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已在国内拉开大幕:7月12日,威尔第音乐节在天津开幕,他的经典作品《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在天津大剧院重磅上演;国家大剧院也在8月22日、23日推出了纪念他诞辰200周年的歌剧音乐会。 19世纪40年代,法国歌剧红极一时,瓦格纳即将风靡欧洲,威尔第则上承美声时代三大师――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下启普契尼,将意大利歌剧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尔第崭露头角时,罗西尼已经封笔,贝利尼英年早逝,多尼采蒂虽然多产,但缺少精品,意大利歌剧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是他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局面。 音乐之旅艰难启程 朱塞佩1813年10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布塞托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威尔第少言寡语,一有空就喜欢跑到离家不远的教堂,听管风琴奏出的悠扬乐声。父亲看出这孩子喜欢音乐,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但没过几个月,琴就让他弹得彻底散架了。 12岁时,威尔第幸运地得到了布塞托城一位爱好音乐的酿酒商巴列齐的青睐,此人后来还成了他的岳父。巴列齐赞助了他三百里拉,又帮他向慈善机构申请到了一笔奖学金。 1832年,威尔第来到了他景仰已久的米兰音乐学院。但这所牛气冲天的学校却在面试后,拒绝了他,理由是他已经超龄了,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认为他不够出色。威尔第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若干年后,当米兰音乐学院想借他的名声改名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时,他一口回绝了。 威尔第只得转拜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为师,但学艺三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自学。当同龄人瓦格纳还在德累斯顿上大学,听美学和哲学讲座、编杂志、旅行时,威尔第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几乎背下了多尼采蒂的全部总谱…… 米兰爱乐协会一次排练海顿的《创世纪》,指挥突然缺席,伴奏的威尔第临时救急身兼指挥,他用右手指挥、左手弹琴,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令众人刮目相看。但他的生活始终困苦,曾经的恩师普罗维西和亲妹妹去世,他甚至都因没钱无法回家参加葬礼。 1836年,23岁的威尔第与巴列齐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两人彼此爱慕已久。威尔第顶替普罗维西,当上了布塞托城教堂的管风琴师。但薪水微薄,生活千篇一律,离他内心深处宏大的音乐梦想差距太远。他终于1839年毅然辞职,凭着一腔激情再次来到米兰,全家寄人篱下,他则天天奔波于各大剧院,寄望于老板能看上他写的歌剧。 当时的著名女歌唱家朱塞平娜第弹奏他的处女作《奥贝托》后,将其引荐给了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1839年,《奥贝托》在斯卡拉剧院上演,作曲家脸色煞白地等到了观众们的肯定。首战告捷,精明的梅雷利马上和威尔第签订了合同,预订他之后的三部歌剧。事业刚有起色,威尔第便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先是一年前小女儿天折,接着是儿子在这年冬天患急病死去,妻子玛格丽塔承受不住接连的打击,18411年,第三口棺材从他家中抬了出去。 威尔第一下子变成了孑然一身。悲痛无比的他提出和剧院解约,但没有得到同意,被迫坐回桌前,“在可怕的精神痛苦下”开始创作一部喜剧!冰火两重天下诞生的《一日王位》质量可想而知,它毫无悬念地遭遇了惨败。现场观众一片嘘声、口哨声、笑骂声,敏感的威尔第觉得自己被钉上了滚烫的耻辱柱。 土地和音乐一样重要 威尔第沉浸在阴郁的情绪之中,心灰意冷,甚至打算就此放弃音乐。如果没有梅雷利锲而不舍地追着他写,很难说他还能成为后来的威尔第。 梅雷利塞给威尔第一个被其他作曲家拒绝的本子――《纳布柯》,威尔第在刚读了两三页之后,就认定它是一个伟大的作品。那时,威尔第还是一个新人,但他却执拗地要求作者再三修改剧本。改动后的《纳布柯》风格雄健,气势磅礴,威尔第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写出了《纳布柯》的总谱。1841年岁末,《纳布柯》公演,果然不负所望,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威尔第一举成名。更重要的是,创作激活了威尔第的生命,他的信心得以恢复。 《纳布柯》最著名的唱段,当数合唱“飞翔吧,乘上金色的翅膀”,当被奴役的犹太人齐声唱出这一自由的呼声时,让当时的意大利人都能感到强烈的共鸣。彼时意大利已经历了几个世纪分裂的痛苦,在刚告别拿破仑的铁骑后,又迎来了奥地利占领军。威尔第接下来创作的《伦巴尔第人》在排练时,米兰大主教和奥地利警察当局曾企图阻止它上演,为此还引发了政治示威运动。罗西尼评价威尔第:“他是个戴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