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指导高一新生诵读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指导高一新生诵读策略

浅议指导高一新生诵读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这两句话,指出了诵读的作用,也对教师指导高中生诵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高一新生的诵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的整体诵读水平并不高,读不准语音、读不出意蕴、读不出情感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学生诵读的因素很多,有学生羞于表达、缺少诵读技巧等自身因素,也有教师指导不力、训练量不够、中考不检测诵读等外部因素。寻找有效指导高一新生诵读的策略也是高一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纠偏,纠正学生对诵读的错误认知和不良的诵读习惯 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诵读无关紧要。我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对比阅读,让两位诵读水平悬殊的学生诵读《沁园春?雪》,看看谁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为什么你会这么评价。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前提,而诵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化表达,学会诵读能大幅提高我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二是结合高考试题,让学生认识到高考不是不考诵读,只是变化了考察方式而已。比如,高考有默写填空题目,就是考察诵读记忆能力;病句题目,就是考察语感能力,而诵读是获得语感能力的首要方法。再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比较周朴园的话“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和“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哪一句更好,没有一定的诵读水平的学生是很难回答的。 学生不良的诵读习惯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字一字读,体现不出节奏与语速的调控;二是唱读,对重音和语调的理解有偏差;三是夸张读,对语气和语势的理解有误。为了初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本人采取示范诵读的方式,通过教师诵读《有的人》,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最高境界其实就是“说话”,就是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情感,要注意重音、停顿、节奏、语速、语调和语气等。 二、激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诵读感兴趣才愿意学习,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一是看听名家诵读的视频,选取濮存昕与肖雄的男女合诵《钗头凤》,通过名家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诵读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音乐与诵读可以完美搭配,创造出感人的旋律。二是教师的领读,通过领读《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诵读的恐惧心理。三是评价鼓励,对学生的诵读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不断树立信心。 三、引导,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及时加以诵读引导 引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示范式引导、领读式引导、对比式引导、品味式引导、评价式引导等。 1.示范式引导,即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把课文所表现出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受到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诵读方法。示范式引导适合在诵读指导初期,或是诵读《蜀道难》等难度较大的文章。 2.领读式引导,即由教师或学生领读,其他学生同步跟读,从而直接学习诵读技巧和情感处理的方法。教师领读一般用在诵读难度较大的地方,如《雷雨》中“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中,“好人物”是反语,应该用曲折调读出,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曲折调怎么读,教师就必须通过范读来演示,再通过领读来引导。学生领读是让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领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通过生生互动,既强化诵读效果,又激发诵读兴趣。学生领读耗时较多,一般在早自习进行。 3.对比式引导,即通过比较不同的诵读处理,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诵读的难点,本人就用三种语气来读,一种消沉,一种激昂,一种豁达,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要好。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第一种太悲伤,与上阕不相配;第二种太激昂了点,与上面的失落不和;第三种读法最好,体现苏轼的超然与豁达。在诵读的时候要重读“还酹”,读“江月”时语调不能过高或过低。 4.品味式引导,即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品味出语言背后丰富情感,再来处理好诵读的方法。例如在诵读《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一句时,学生的情感处理比较平淡。可以采用“删去品味法”,删去“矣”字,让学生品味情感的不同。通过比较品味,学生发现,“矣”字带有感叹的意味。在封建社会,大的家族往往聚族而居,不轻易分家,归有光家现在却是“诸父异爨”,家道没落已经很感伤了;现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到“墙”更暗示了亲人间的隔阂加深,更增添了无限怅惘,因此“矣”字不可删。然后再引导学生,把“矣”字拖长音节,读出作者的感伤之情来。 5.评价式引导,即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