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英语语篇中话题引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英语语篇中话题引入

浅议英语语篇中话题引入   1 话题的定义 话题又称主题(topic)。目前对话题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观点将话题理解为已知信息,已知信息是“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在听话时意识到的知识”; 第二种观点将话题看作是信息的出发点,并将话题在小句中的位置限定在句首,持这种观点者主要是现代功能主义学派的学者; 第三种观点认为话题是小句所说的内容; 第四种观点将话题看作是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的基点。文对话题的理解是采用了许云龙在1995年提出的理论-功能-语用模式,话题在这个模式中的定义是:在解读某小句时,如果读者能够确定,该小句的作者意在通过该小句所传递的信息来增加读者关于某一表征实体(entity)的知识,那么该表征实体就是该小句的话题。 这个定义基本上涵盖了上述几种观点,同时也反映出了语篇中表征实体的主题性和话题的两个语用特征,即“关涉性”(aboutness)和“已知性”(givenness),因而是一个较全面的定义。本文所用的语料是二十篇英国民间故事。之所以选择民间故事作为语料,是因为任何作者的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该作者的个人风格特点,因而不具备语言分析所需要的普遍性。而选择民间故事作语料可以在可能的最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语料的总字数为25303字,平均每篇约为1265字。 2 话题的引入 通过对二十篇英国民间传说故事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英语叙事语篇(以下简称语篇)中引入话题的手段主要有两类,即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现分别分析如下。 2.1 词汇手段 在我们的语料中,在语篇发展过程中引入话题的种种词汇手段可以归结为两类名词性短语,即不定名词性短语和有定名词性短语。不定名词性短语主要包括由不定冠词或数词所引导的名词短语或无限定语修饰的名词短语;有定名词性短语主要包括专有名词和由定冠词和名词所有格形式所限定的名词短语。在我们的语料中,总共有278例由词汇手段将话题引入语篇的实例,其中由不定名词性短语引入的有182例,由有定名词性短语引入的有96例。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语篇中引入话题的词汇手段统计 在分析中,我们将任何名词性短语,无论前面有无修饰语,只要是上文出现过的,都作为有定名词性短语处理。之所以在表格中包括“引入语篇后的被指情况”一栏:一是,因为涉及到话题的保持问题。这一点将在第三小节中详述。二是,因为从其被指次数和平均值可以大致看出该话题在语篇中的地位。一般说来,一个话题在被引入语篇之后被指次数越多、平均值越高,其在语篇中的地位就越凸显、越重要。在表1中由有定名词性短语中引入语篇的话题被指平均值高于由不定名词性短语于引入语篇的话题,这说明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在语篇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上述词汇手段举例如下: (1)A wealthy king decided to give a great feast for his people. (“The Feast”) (2)a. There was a man b. who had three sons c. the youngest of whom was called Dummling, d. and ? was despised, mocked and sneered at on every occasion. (“Dummling”) (3)Abu Nuwasi bought a sheep at the market one day. (“Abu Nuwasi and the Thieves”) (4)a. He filled a small skin with some of its blood b. and ?? had his wife wear it under her dress. (“Abu Nuwasi and the Thieves”) (5)A wealthy king decided to give a great feast for his people. (“The Feast”) (6)a. There was a man b. who had three sons c. the youngest of whom was called Dummling, d. and ?? was despised, mocked and sneered at on every occasion. (“Dummling”) (7)Abu Nuwasi bought a sheep at the market one day. (“Abu Nuwasi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