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doc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的鲜活教材。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把握,理解中国的国情,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动地采取情感与理性结合、课堂与社会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日常行为与重大事件结合、正反结合、全国与地方结合、课本材料与课外材料结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相统一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爱国主义;近现代史;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大学生成才的“灵魂”。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其《饮冰室合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独立、走向民族复兴的战斗史,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如何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培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教师肩负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掌握方法也就更为重要。 一、情感与理性相结合 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它是人们对祖国价值,即对个人同祖国关系认识的感性阶段,当人们对这种关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之后,认识便会进入理性阶段,这时爱国主义则表现为一种信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情感与理性相结合。 (一)应从情入手,以情感人 2008年奥运圣火“和谐之旅”从北京启程,开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的传递。火炬传递在巴黎等地受到有组织的阻挠,甚至是暴力性冲击。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媒体更是不顾事实真相肆意歪曲,进行诽谤性的报道。这些行径激起了国内外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境外的华人和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给予火炬传递活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儿女们强忍的泪水,以你常叮咛的理性表达他们的心酸和义愤,他们站在冰冷的池水中,毅然高举你的旗帜,他们奋力地呐喊,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对你尊严的维护……”,教师把这些新闻图片、视频材料在课堂上放映,最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应从理入质,以理服人 理性教育,主要侧重于启发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着力使他们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辨别国际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思潮,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认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形势和地位。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对现实的深刻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联系起来,用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壮大,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钓鱼岛争端激烈化后,一部分大学生激于义愤,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这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大学生如何理性爱国。引导学生要有一个全球化的心态,不要受到一些干扰就产生盲目排外的思想。 因此,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恒久的理性意志和感染力、驱动力,就必须把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给学生以激情的感染,又要给学生以冷静的思考和理论的启迪,由情达理,以理服人。事实证明,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爱国主义情感,更稳定、更强烈。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之中。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既要考虑内容的传统性,又要注意教育的时代性,更要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上创新和改革,力求教育的实效性。 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不要局限于课堂,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唱”、“说”、“演”、“看”等活动,如“学英雄演讲会”、“红歌比赛”等,努力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浓厚的民族氛围和愉快的心境中增强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现实发展思考爱国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的中华传统和民族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