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漫谈英汉思维差异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doc

漫谈英汉思维差异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英汉思维差异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漫谈英汉思维差异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英语是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不仅能促进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迫于高考压力,中学阶段对于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导致中学生英语口语现状不乐观。有些学生能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但在口语表达方面很有欠缺。如何引导学生跨越制约他们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障碍是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应该引起我们中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本文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顺应这些差异,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汉语思维;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63 一、引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各异,因此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以英语或汉语为母语的不同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即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方式也各异。而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人们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思维模式相吻合的东西。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把汉式思维习惯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二、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汉语很直观,习惯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一件事,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例如: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看我能否站起来。) 这句话的情境是说话的人脚摔伤了,需要别人帮忙把她搀扶起来。在汉语里,不管你是因为受伤想站起来,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都是用这个最直观的词语“站”。但在英语中则明确表达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否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所以用“bear weight”而不用“stand”,使意思更加明确。 2. 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汉语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比如我们去购物的时候,服务员招呼你的时候会说:“你想买什么?”这是一种主观判断。有时候我们去商店只是为了逛逛,不一定要买东西。英语中的表达就更加客观一些:“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3. 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习惯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我们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姓名以及地址的排序。中国人的姓名,家族的姓氏在前,然后才是个人的名字;西方人则按个人名字、父名、家族姓氏进行排列。中国人在信封上写收信者地址,是先国名,接着是省、市、区名,然后是街道、门牌号,由大及小。而英语中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4.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对于英语来说,除了祈使句外,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等主干成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一些连接词交代清楚。而汉语则没有这么严谨,经常会出现成分缺失的情况,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只要意思上能被理解就可以。请看下面一个例句:I got really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u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t get them back on! 这一段内容是在叙述一件事情,即“因为裤子热,就把它脱了”,“结果却穿不回去”,用“so”和“but”做连接词表明了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然后用了两个“from”说明裤子“穿不回去”的可能原因。不但句子成分齐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交代得非常清楚。 与此相反,汉语的句子结构在形式上则要随意得多,经常借用前面的语义将句子的某个成分缺省。以下是电影《没完没了》里面葛优的一段台词:“让警察逮着是小事,你要是在我手里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是死罪。”如果加上缺省的句子成分以及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上句子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我)让警察逮着是小事,(但)你要是在我手里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