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语文是提高其他学科成绩的前提条件。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这门学科却始终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学习热情不高。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激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质,为其更好地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学生;激发兴趣;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55
有资料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文学感兴趣,而对语文课却不感兴趣,况且,现在的学生语文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农村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少数学生性格太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连沟通都很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不如人意,常常是“教者费力,学者吃力”,双方都吃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新课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笔者列举出几种导入技巧和方法供参考。
1. 由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教师在讲解那些比较著名的作者作品时,可以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如教《孔乙己》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文: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凡读过鲁迅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遗弃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学习本文之后,同学们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2. 由解释题目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文题可以窥视文章的主旨。学生阅读文章,首先接触的是文题。为揭示文章的“主脑”,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例如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一位教师这样开讲:什么叫“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女主人公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呢?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项链”,你同意吗?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这样释题,既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项链的知识,理解题意,同时又牵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3. 由故事趣闻导入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正在不断增长,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认识能力还未能冲破感性的樊篱,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感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喜欢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情趣盎然的奇闻轶事。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导入时教师可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在讲《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课文篇幅长、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头绪纷繁的特点,可先给学生先讲一个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然后点出:文学形象中的诸葛亮是如此聪明绝顶,那作为蜀国奇将的诸葛亮又是怎样鞠躬尽瘁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出师表》。这样,便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讲究技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愉快的回答问题。如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顿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 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 “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3. 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4. 本文中是什么激起你的感情波澜?
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
以上所提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琢磨、发掘其中蕴含较深的内容,理解作者“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功力,不至于对那些看似明白的字、词、句一晃而过。同时,也教给他们读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社会性支出效果研究.doc
- 浙江省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doc
- 海东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研究.doc
- 海南旅游市场监管实践和对策研究.doc
- 海南温泉旅游SWOT研究和发展策略.doc
- 海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市场功能探究.doc
- 海南省高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探究.doc
- 海南西部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探析.doc
- 海南预约旅游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究.doc
- 海外师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探究和实践.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