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流指标下工业经济解耦问题探究
物质流指标下工业经济解耦问题探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的耦合现状,需要分析工业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耗、固废及废气排放的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低碳试点省市工业系统的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消耗统计和CO2排放测算,确定各省市工业系统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采用解耦权重图解法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并结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各指标组成部分的解耦程度。结果表明,试点省市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是以较高的碳排放为前提,并且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解耦贡献逐年升高,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工业能源消耗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适度引入清洁能源。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达到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减排等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增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物质流指标;工业经济;解耦权重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1-0132-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1.019
资源约束条件下,资源过度开采和废弃物排放引发的资源短缺和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石能源的利用、农产品的消耗及金属矿产的开采在迅速消耗有限资源和降低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工业经济系统需像生物组织一样运行顺畅以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它从周边环境中吸收物质和能量,并将其转变为产品,然而最终这些产品将以废弃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经济系统的输入端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矿物质、生物质以及水分和氧气,输出端主要包括向水、空气和土壤中排放气体和液体污染物还有固体废弃物。这种物质流动成为工业和社会代谢中最为常见的物质转换过程。
1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社会代谢中的输入和输出流均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目前,人类需求的满足(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这种压力成正相关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达到某种状态,即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环境压力呈现下降的趋势[1-5],该现象称为解耦(如图1所示)。
存在一系列表征环境压力的指标可以用于解耦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探讨如何打破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通过测度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投入、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经济发展状态的评估,提出了“解耦”(decoupling)概念,促进了各国建立各类经济活动“解耦指标”的理论研究。OECD曾于2002年将这些指标运用到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体质量、废弃物管理和物质使用等领域[6]。欧盟环保局[7]和德国乌博特研究所[8]一致认为,在物质需求和物质生产力领域,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获取的一些指标成为解耦分析的一个高效的工具。Juknys[9]认为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解耦称为初级解耦(primary decoupling),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消耗的解耦称为次级解耦(second decoupling)。Bringezu,S[10-11]的研究结果发现,基于GDP的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主要集中于各个国家不同解耦程度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Petri Tapio[12]将弹性系数引入解耦研究,对1970-2001年间欧洲的交通业经济增长与运输量及CO2的解耦级别进行了测度,将解耦分为弱解耦、强解耦、扩张连结、衰退解耦等八项指标,推动了解耦指标构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推动了脱钩理论的发展。
国内解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领域的研究。首先,是解耦理论对循环经济和低碳城市评价模式的研究。邓华等[13]通过介绍西方研究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解耦”理论中IU曲线和总量研究两种评价模式,并对其评价手段和过程做进一步比较和分析,提出IU曲线评价“解耦”存在一定缺陷,认为总量研究的评价模式更能深刻地体现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的迫切性。王明霞[14]从浙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要素和生态效率的角度,结合解耦理论构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王崇梅等[15]基于解耦理论和“3R”原则,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理论因子,并从生态效率改善角度提出了烟台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刘竹等[16]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单位GDP污染排放进行定量测算。
其次,是对经济发展与资源和能源消耗解耦关系的研究。赵一平等[17]依据“脱钩”与“耦合”的基本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班会 三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 (28张PPT).pptx VIP
- iOS与Android系统设计规范解析.pptx VIP
-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pptx
- AI端侧深度之AR眼镜:产品定义收敛,技术限制解除,新一代多模态Agent处变革前夜.pdf VIP
-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VIP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docx
- MT_T 757-2019-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ocx
-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件.pptx VIP
- 鲁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套AB测试卷.pdf VIP
- 2025年中国单壁碳纳米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