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渔洋笔记中清代民俗和民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渔洋笔记中清代民俗和民艺

王渔洋笔记中清代民俗和民艺   摘 要:王渔洋是清代杰出诗人、文学家,一生著录了许多笔记小说,其中民艺与民俗是其笔记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为我们研究清代以及清代之前的民艺与民俗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王渔洋;民艺;民俗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49-02 王士祯,世人也称其王渔洋(1634――1711),山东新城人(今山东淄博桓台),原名士?,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王渔洋为顺治十五年进士,最高曾官至刑部尚书,他也是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神韵说”在诗坛上的影响非常大。“以诗古文词宗盟海内50余年,海内公卿大夫文人学士,无远近贵贱,识公之面,闻公之名者,莫不尊之为泰山北斗。” 王渔洋除了在诗作方面有所成以外,还编著了不少笔记小说,如《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等。这些笔记小说大多是王渔洋一生见闻与心得,内容涵盖典章制度、文人轶事、碑刻书画、天文地理、民俗风物、经史百家、民间传说等,其中民俗民艺是王渔洋笔记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为我们研究清代初期的民俗与民艺提供了珍贵素材。 一、丰富多样的清代民艺 “民艺”按其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技艺”、“民众艺术”等等。但是,单纯从字面意思上来确定民艺的概念是不严谨的。“民艺是结合相关学科研究的一门综合科学,它的内涵与外延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民艺的品类很丰富,参照邓福星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序言中对民艺的分类,主要有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六个门类。而王渔洋的笔记小说中所记载的清代和清代之间的民艺和相关民艺著名匠人,基本涵盖了除供奉类之外的其他五个门类。 《池北偶谈》卷十二《吴画余绣》中云:“予在广陵时,有余氏女子,字韫珠,年甫笄,工仿宋绣,绣仙佛人物,曲尽其妙,不啻针神。曾为予绣神女、洛神、浣纱诸图,又为西樵作须菩提像,皆极工。”文中所提到的广陵为现在的江苏扬州,扬州刺绣源于西汉时期,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当时扬州是我国佛教兴盛的地区之一,寺院众多,寺院内所用的案围、旌幡、经书、佛像等都需要用刺绣来做,需求量大,极大的刺激了扬州刺绣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扬州刺绣主要以绣佛像、经书和寺院用品为主。到了宋代,受到当时文人花鸟画的影响,扬州刺绣开始从绣佛像、经书、寺院用品转向了绣书画,扬州刺绣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扬州刺绣品种繁多,有服饰类的衣裙、旗袍、儿章衣帽等,有门帘、帐幔、被面、枕套等寝室用品。由于戏曲繁荣,佛教兴盛。各种戏剧所州戏衣道具和寺庙、道、庵的佛事川具均以刺绣装饰,各类绣货店应运而生,市场销售规模空前。这一时期,扬州刺绣名师辈出,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文中所载“余氏女子”应是当时广陵较为出名的一位善刺绣的女子,从文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广陵刺绣的发达与工艺的精湛。 扇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晋朝崔豹的《古今注》中就有“舜做五明扇”的记载。扇子不仅是扇风驱热的工具,也是可审美与把玩的器物,兼具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属性,一直为文人墨客所追捧。在王渔洋的笔记小说中,也有关于扇子的记载。 香祖笔记卷一中载:“二十年来,京师士大夫不复用金扇。初则尚金陵仰氏、伊氏素纸扇,继又尚青阳扇,武林各色夹纱扇;未几废而不行,独尚曹氏靴扇,溧阳歌扇。一时风会,虽物小亦然,殆不可晓也。”香祖笔记卷八中记载:“成、弘间,留都扇骨以李昭制者为最,见顾东江集。后阅《金陵琐事》乃详李昭、李赞、蒋诚三人制扇最精,徐守素、蒋?、李信修古铜器如神。” 这两则记载阐述了二十年间了清代扇子的流行趋势,从金扇到素纸扇、青阳扇、夹纱扇、曹氏靴扇、溧阳歌扇。记载了如金陵仰氏、伊氏、李昭、李赞、蒋诚等制扇名家,为后人研究清代扇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此外,在王渔洋的笔记小说中,还有关于四川盐亭鹅溪绢、福建织画、鼻烟壶、羽纱羽缎等民间技艺的记载。也有大量关于民间著名匠人的记载,如在池北偶谈卷十七《一技》中有:“近日一技之长,如雕竹则濮仲谦,螺甸则姜千里,嘉兴铜壶则张鸣岐,宜兴泥壶则时大彬,浮梁流霞盏则昊十九(号壶隐道人),江宁扇则伊莘野、仰侍川,装潢书画则庄希叔,皆知名海内。”记录了雕竹、螺甸嘉兴铜壶、宜兴泥壶等技艺的有名艺人。 二、种类齐全的民间信仰 我国的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宗教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没有完整的教义、统一的宗教仪式,甚至同一的主神。其神灵谱系繁大,包括自然神、祖先神、行业神、鬼狐仙怪等类别。“据统计,中国的民间俗神多达300余位,其中不包括佛、道、儒等成熟完备的宗教神灵,当然也有从中演化而来的不具有严格宗教意义的神灵。”除了多样性以外,功利性也是我国民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