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用药规律探析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用药规律探析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两型颈椎病中医用药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59味,使用频次2842味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文献的常用中药共计175味,共使用频次2755味次。两型所用药物种类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运用最多;其中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结论:两型均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外邪侵袭及瘀血阻滞,或伴慢性劳损、外伤为标。临床以补益药(当归、白芍、甘草、黄芪)、活血化瘀药(川芎、红花、丹参)、解表药(葛根、桂枝)运用最多。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治疗;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42-02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临床以神经根型(CSR)和椎动脉型(CSA)最为多见,两型约占颈椎病总数的60%~75%[1]。是由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等组织出现结构的衰变及功能的衰退,使颈部脊髓、神经、血管和周围软组织受临近骨赘压迫或刺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据调查3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左右,40~50岁有25%患本病,50~70岁的发病率达到50%以上[2]。中医认为本病两型同因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气血瘀滞,造成经络阻滞不通,随之出现以“不通不容”为病机的疼痛、眩晕、局部功能受限等症状。本研究着重于报道CSR与CSA中医用药的文献收集、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索中药治疗CSR与CSA的共同用药规律,为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检索出在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发表的以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颈椎病治疗临床文献。⑴纳入标准:有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涉及处方用药的各种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专家经验、病历报告、病例分析、病例对照试验、专方专药等。文献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如为《方剂学》中所载方剂则需有明确的方名及加减。⑵排除标准:①中西医结合治疗者;②综述性文献;③个案报道文献;④确认为是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l篇;⑤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面无具体药物组成的文献;⑥动物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文献;⑦中药内服治疗本病3O例以下。⑶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①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CSR与CSA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②采用SPSS l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通过全文阅读,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5444篇论文筛选后,共收纳的合格CSR文献268篇,CSA文献221篇。
2.2文献中使用中药规律
2.2.1常用中药使用情况:治疗CSR文献的常用中药共计159味,共使用频次2842味次。治疗CSA文献的常用中药共计175味,共使用频次2755味次。两型共同使用频次超过50以上的中药有9味,分别为葛根(CSR:174,CSA:154)、当归(CSR:160,CSA:119)、白芍(CSR:155,CSA:99)、川芎(CSR:146,CSA:142)、桂枝(CSR:129,CSA:65)、甘草(CSR:127,CSA:133)、黄芪(CSR:96,CSA:82)、红花(CSR:67,CSA:63)、丹参(CSR:58,CSA:102),见表1。两型共同使用频次超过100次以上的药物种类有6种,分别为补益药(CSR:765,CSA:787)、活血化瘀药(CSR:647,CSA:502)、解表药(CSR:577,CSA:393)、祛风湿药(CSR:340,CSA:141)、平肝熄风药(CSR:184,CSA:350)、清热药(CSR:103,CSA:101),见表2。
2.2.2常用中药性味使用情况:两型共同使用频次超过900次以上的药味有3种,分别为辛(CSR:1544,CSA:1201)、甘(CSR:1276,CSA:1497)、苦(CSR:1130,CSA:951);两型中共同使用频次超过500次以上的药性有3种,分别为温(CSR:1576,CSA:1263)、平(CSR:525,CSA:696)、寒(CSR:508,CSA:539),见表3。
2.2.3药物的归经情况 两型共同使用频次超过800次以上的药物归经有3种,分别为肝(CSR:1755,CSA:1545)、脾(CSR:1251,CSA:1221)、心(CSR:868,CSA:899),见表4。
3讨论
中医对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