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林语堂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乐
论林语堂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乐
摘 要:林语堂是一个学贯中西颇具个性的文化智者。他的散文创作相当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社会批评类;(2)文化批判类;(3)生活感悟类。林语堂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风格。这三种创作风格的相互作用,使得林语堂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也使得林语堂成为一个独具风格的作家。
关键词:林语堂 散文 思想形成 思想内容 文体风格
林语堂被公认为是“幽默大师”和“20世纪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林语堂思想性格的形成
林语堂说:“我生在福建南部沿海山区之龙溪县坂仔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1]1985年林语堂出生在美丽的福建龙溪坂仔村的一个牧师家庭,船夫讲述的感人的故事,远处幽怨悦耳的箫声,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浸染着林语堂,使林语堂的性格倾向田园,偏于浪漫,喜好自由,讲求闲适。林语堂受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宗教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基督教成为了他宗教文化观念的核心。因为林语堂父亲信仰基督教,受父亲的影响,全家都信仰基督教。家人经常轮流诵读《圣经》、做祷告等,家里基督教的氛围特别浓厚,这在他晚年写的《八十自叙》一书中有提到。
林语堂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基本都是接受的西方文化教育,如在国内读的是教会学校,留学去的美国、法国。因为长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林语堂的文化意识里受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并且两者不断融合。林语堂提倡散文写作风格应该具有性灵、闲适、幽默的因素,但其作品字里行间时常流露出纵意而谈、即兴而作的个性。
这就是林语堂,一个融汇中西文化,一个虔诚的信奉基督教,一个倾向田园、偏于浪漫、喜好自由、讲求闲适的文化人与作家。
二、林语堂散文的文体类型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不仅数量多,风格也多样,文体类型也很丰富,各个时期都有佳作问世。通过阅读林语堂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大致总结出了以下三种不同文体类型:
(一)社会批评类
社会批评类作品主要是指林语堂时刻关注民生、关注社会苍生、对丑恶现实社会进行讥讽批判的一系列散文作品,这类散文作品大多写于“语丝”时期。例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一文,是一篇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散文。林语堂将文中的遗老遗少视为一群“疯子”,因为他们鼓吹“勿谈政治,读书救国”,讽刺那些思想封建、老顽固的读书人。《祝土匪》一文,在写作技巧上方法得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量运用反语,讽刺那些所谓的学者。
林语堂不仅能很好地运用讽刺和反语,幽默的语言也在文章中经常出现。比如《粘指民族》一文,写“染指,中饱,分羹,私肥……”[2]文章的妙处在于故意混淆“染指性”这一概念,没有从学术的角度对它进行正确的介绍,而是用一种看似正确的科学的解释,实则是运用了反语证明。看似认真的态度,其实是为了突出幽默和讽刺效果,使讽刺与幽默结合,语言幽默生动形象。
在林语堂眼里,奴性、奸猾、保守和容忍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存在的根本痼疾,这些国民性的痼疾是必须进行抵制和大力批判的,必须改变国民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抵制文化专制。
(二)文化批判类
对待各国文化,林语堂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因为对中西方文化的谙熟,自己又有独特而深刻的体悟,所以在写作中,涉及中西文化时,会时不时地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例如《论幽默》一文中,林语堂写到了中西方人的平时生活状态。在对比中发现,中国人是不懂幽默的,而西方人谙熟幽默,最后揭示出幽默的重要性,告诉中国国民“幽默”对生活、对文学、对心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林语堂散文创作最具特色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例如《中国文化之精神》就是1932年春在牛津大学和平会的一篇演讲稿,在文中林语堂诙谐幽默地向英国人讲述了中国民族的优劣之点,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真正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因为对西方文化的谙熟,对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林语堂总能理解并清楚地知道西方读者的需求,所以能给他们准确的翻译和地道的解释。
(三)生活感悟类
林语堂是一位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作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乐趣,调解自己的身心,抒发个人情感,这类文章在他的散文中占很大比重。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人的本能天赋即向往悠闲。《秋天的况味》以秋景写人情,以秋天古意磅礴的气象衬托人生之秋“成熟”的快乐,显得朴素宜人。
林语堂认为写文章必须有性灵的倡导,对于生活美感的挖掘,就是把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寄托于写作、寄托于文字。而这样就必须做到 “真”、“诚”二字,因为只有做到真实的自己、写下真实的话语、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有真实的体悟,写出真实的文章。无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万吨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pdf
- 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解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解答题压轴题)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pptx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中心通讯员信息表.doc
- 劳动合同法(PPT42页).pptx VIP
-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 Unit 9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pdf VIP
- 党课讲稿含PPT课件:从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攻坚.pptx VIP
- 框架结构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doc
- TCCIAT0003-2019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