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诸暨二中 孟建文
【摘要】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豪放、婉约两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的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而对宋词两大类的评论和纷争的评价依据也过于单一和主观。笔者认为这两大流派各有千秋,“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斓的宋词之美。
【关键词】 豪放 婉约 二分法 题材 手法 意境
以“豪放”、“婉约”二分法来论词,在当代,几乎是文学史家叙述宋词何以展开的思维框架,亦是定性五代两宋词家优劣的主要解释语言。许多词学研究者对这一词学范畴,关注已久、争论不休。笔者在参阅了一些学者著作、资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豪放”“婉约”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豪放”与“婉约”,本是古代文学理论风格论中的两个概念。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论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八体, 同时还将这八体归纳为两两相对的四组,即“雅与奇反, 奥与显殊,繁与约舛, 壮与轻乖”。刘勰认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的“才、气、学、习”,其中的“壮” (即“壮丽”)与“轻”(即“轻靡”)主要取决于“气”,即所谓“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这便是刘勰风格论中的“刚柔说”。刘勰之后的文论家对风格的论述更趋细密、具体,使用的概念也愈来愈多,“豪放”与“婉约”便是继承刘勰“刚柔说”所使用的两个相对的概念。
早在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已经注意到苏轼词具有异于传统词的艺术特征。而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华》中的一段记载,更反映了词中存在上述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但他们只是就个别词人的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并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明确的阐述。
最早把“ 豪放”和“婉约”这两个词语相对并举以区别词风、流派的是明人张綖。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 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稍后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但从严格意义而言,他们这里所指的仍是词“ 体”——风格,而不是“派”。
在词中明确提出“派”这一概念的始于清初的王士祯。他在《花草蒙拾》中将张綖的两体论改为两派说,并举出李清照、辛弃疾分别为这两派的代表人物:“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此后,虽然还有三派说、四派说、七家说、十四体说等。但皆不如两分法影响之大,人们常自觉不自觉地用“豪放”、“婉约”这两个概念来给宋词分期别派,评论优劣,褒贬抑扬。
对于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评价在解放后也有一个争论的热点。出现了如“重豪轻婉”和“重婉轻豪”的现象。以“重豪轻婉”为例,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把婉约派词人如北宋的周邦彦和南宋的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都称之为格律派,说他们“尽雕琢刻画的能事,向形式方面追求”,而加以贬低。胡云翼的《宋词选》把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宋词的逆流。
笔者认为这种过分抬高豪放派、任意贬低婉约派的倾向有些片面。试以被学者指责为“过分地雕琢字句,用典隐晦,致使词意难明”,具有“相当严重缺点”的姜夔的名作《暗香》、《疏影》来加以分析。
《暗香》宋?姜夔 《疏影》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江国,正寂寂。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是两首咏梅之作,是结合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写的。前一首《暗香》,通过作者和梅花的关系,抒发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