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想和终极价值.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理想和终极价值

作 者:介聂,曾任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华夏副刊》主编,高级编辑,诗人。附 言:1、本人长期研究有关文艺理论问题。艺术本质(包括艺术理想及终极价值)是我一生集中思考的主要课题。学术不易,求知更难,特请贵刊主编及诸位编辑先生赐阅指教。2、电子邮件和打印件同时寄去。艺术理想和终极价值介聂摘要:艺术理想是终极价值的集中表现。没有艺术理想,艺术就不会进而实现有限无限的统一,也就不会产生艺术的终极价值。对真诚的艺术家来说,艺术理想始终是他们坚定不移的艺术信仰。人类精神完善构成艺术理想的全部内容,也是艺术终极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关键词:艺术理想艺术真实性 艺术终极价值 艺术根本功能 精神完善 一艺术理想是艺术终极价值的集中表现。理解艺术终极价值原理,不能不首先研究艺术精神内含的理想性,因为它是艺术由有限到达无限的桥梁,精神超越时的真实性导向,也就是说,没有艺术理想,艺术的现实意义就不可能上升为艺术的真实性,艺术若没有真实性还谈什么艺术价值?就像人不能没有灵魂一样,艺术也不能没有理想。艺术最显著也是最主要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艺术作品普遍具有理想性。那些直接地较完全地敷陈或描绘理想图景的典型作品,如我国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作家、诗人康帕内拉(TommasoCampanella,1568—1639)的《太阳城》,20世纪初的黎巴嫩诗人、小说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的《展望未来》自不必说,就是不专门展现人类理想的其它大量作品,也以片断闪现或全篇隐含的形式表达着人类的理想。它们的表达方式因艺术类型而宜,如诗歌的呼应,散文的暗示,小说的隐伏,童话的幻化,绘画的传神,音乐的诗化,一个个各具特色,成为精神寄托的有效手段,并在艺术后精神话动(欣赏)中把这一精神传递给欣赏主体。艺术的理想性与艺术精神反应的本质特性互相贯通。众所周知,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人的,艺术即人的艺术;但是,它并非表现人产生的社会现象,恰恰相反,它所表现的只是社会现象对人的精神影响。因而,我们从艺术的精神内含中才能领悟人类命运的渐次转变,即扬弃异化去占有人的应有本质的过程,也就是人性复元的过程。由此我们会进一步明确,艺术所表现的,也是以自己独特的精神形式参与其中的,正是于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类精神完善。这是一个历史久长不知其期的工程,反映在艺术的实践上,便是艺术形象化了的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艺术理想属于最崇高的人类精神之一,没有哪种精神敢于和历史的所有社会负面直面相对,没有哪种精神能与人类的进步相伴始终。所以,对真诚的艺术家来说,艺术理想便成为他们坚定不移的艺术信仰。他们深知精神超越的意义,深信精神超越是艺术的根本之道。他们总是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描绘出美好的明天,提示着理想变为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罗曼·罗兰说过,伟大作家的创作总有两股激流,一股与他们和时代命运相汇合,另一股超越了那个时代,是一种蕴含深远的厚望。后者所指,即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不能止于现实,而应该有理想的追求,有向艺术终极价值标的迈进的超拔。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他以娴熟的独特的技巧把精神超越天衣无缝地注入丰满的形象之中。其作品感动读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写实”,而在于精神主线的穿越,不管读者在艺术欣赏时知晓不知晓,理解不理解,实际上,在感动之后进而开启他们悟性的,也不是别的,只是艺术提示的人生方向和历史必然。人言皆赞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般的评论都称誉他的现实主义的大家风范,这当然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他手下的红楼巨著丝毫不显有些现实主义大作的“写实”短视,它从头至尾都明白无误地点明这部小说从“温柔富贵之乡”到“太虚幻境”故乡的转换。这说明他对现实看得透,理解得深,完完全全尝到了“其中味”。其精神体验的最后结论,不是对世俗经验的肯定,而是掉头转身,神态自若地走向为他发现的更高存在。音乐是最接近自然本源的艺术,音乐家对精神超越的追求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这方面,西方音乐史上的两个同时代的作曲家兼钢琴演奏家李斯特和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他们的精神超越形式值得一提。他们的创作倾向于“诗化”。这当然与他们所处的浪漫主义时期有关,甚至与钢琴这一乐器最善于表现内心世界也有关,但最主要的是,还是由他们相似的创作特性使作品产生了诗一般的激情和想象,从而实现了音乐对叙述的彻底解构。李斯特在魏玛期间,拥有一支由他支配的乐队和一座剧院,专门进行这类音乐的试验,名之为“交响诗”。他在这里创作的12首交响诗都是大规模的管弦乐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主题唤起的是奔放的情感和遥远的意象。肖邦的作品全部是钢琴曲,他的那些旋律优美,以半音和谐著称的作品,最大的新奇之处在寄意深远,精神飘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