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不亮?.doc

小学科学案例: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不亮?.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案例: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不亮?

PAGE 3 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不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是有关电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通过学生们动手来认识电的初步知识。用电线、电池让小灯泡发亮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挑战性,但仍然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我教起来也比较轻松。可当我上到“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这一课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一个让我当时都不能马上作出解释的意外。 [教学故事]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让一个灯泡亮起来,现在我们用几根电线,一个电池盒(已装好一个五号电池),两个灯座(已装好小灯泡),把两个小灯泡一起接亮,你有几种方法?接出一种,就请你在记录纸上画出你的接法,现在开始动手接亮小灯泡吧。 (语音刚落,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了,几分钟后许多小组能让小灯泡亮了起来。) 生1:老师,我们组的两个小灯泡都亮了。 生2:老师,??们小组的也会亮了。 师:看看你们有几种接法。 生:老师,我们小组的接法跟前面小组的接法一模一样,为什么只会亮一个灯呀? (当时听到这个问题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认为他们小组肯定是个并联电路,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小灯泡的灯座没有接好线,没有去看他们的实验并作了以下的回答。) 师:可能是你们没有把电线接好,你们再仔细检查一下线路,相信你们会成功的。 (说完,我又去其它小组辅导。过了一会儿,刚才提出问题的小组又说了。) 生:老师,我们小组的小灯泡还是与原来一样,每个小灯泡都会亮,就是两个连起来只能亮一个,其它小组和我们一样,两个都会亮的。这是为什么呀? 于是我走了过去,检查了他们的电路,原来他们小组的连接方法是串联(如图一),当时我也觉得奇怪。 L1亮 L2不亮 图一 这是个串联电路,其中一个小灯泡会亮,说明这是个闭合电路,不存在线路连接的故障。同时也不存在其中一个灯泡断丝的可能,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又想,是不是灯泡有质量问题,灯丝的两端短路了。我马上把这个电路折开,单独测试每个小灯泡是不是能亮起来,结果还是出乎我意料,每个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学生们期待着我的答案,但我当时真的不能解释这个现象,这下难住了我。幸亏下课铃响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说:“刚才的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大家课外再去找找原因,我们下节课再来解释吧。”我终于脱了身。 下课后,我赶紧把刚才的小灯泡和电池拿到了办公室,想从别的老师那儿找到答案,结果也让我失望了,他们也找不出原因。那天的整个下午,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放学后,我把实验用的材料带到了家里,下决心要找出这个原因,因为明天我还得向学生解释呀。我马上拿出我平时的“助手”——万能表,先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来测量这两颗小灯泡是否通电,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两颗标识一样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不同,这时的我非常激动,因为我觉得答案已经找到了。通过我几小时的折腾,确定了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就是小灯泡灯丝电阻不同造成的。 原来小灯泡虽然在外面标识的功率是一样的,但里面的灯丝的电阻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两个小灯泡的功率是不一样的。由于小灯泡功率的不同,能让它们发光的最小电流也就不同。测得小灯泡L1的电阻是2.5Ω,小灯泡L2的电阻1.7Ω,电池的电压为1.42V,通过计算,这个回路中的电流为338Am左右(因为是串联电路,这两个小灯泡流过的电流是一样的)。这个电流只能让L1灯泡勉强发光,L2虽然有电流通过,但这个电流对于这个灯泡来说不够大,不能让它正常发光,所以这个灯泡就不亮了。这时我猜想,如果加大电流,可能两个灯泡都会亮。于是我用了两个电池。果然,两个小灯泡都亮了。至此,我终于松了口气,因为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教学反思] 虽然通过我课后的努力找到了答案,但这堂出乎意料的课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想到了很多: 1、科学教师在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尤其像这类实验操作的内容,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如果在这堂课中我能在课前自己做一下这个实验,就有可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尤其科学课老师的知识面必须向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些现象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许多科学的知识。真正做到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还必须是长流水。 3、一位合格的科学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善于随机应变,把握课堂大局。如这堂课出现这个问题后还没下课,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