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礼制与社会变迁
第四章 春秋禮制與社會變遷
第四章 春秋禮制與社會變遷
封建社會的規劃大致已如前章所述,由於封建與宗法制度形成嚴密的社會層
級,而禮儀制度也逐漸深入人心,使西周的國家與社會趨於穩定。然而封建與宗
法制度的最終目的,在於以緊密的宗族關係維繫社會的安定與政權的穩固,但「徒
法不能以自行」,為使制度行之久遠,緊密的情感聯繫才是根本之道。以禮治天
下,使人在應對進退、周旋揖讓之間,自然產生一種親愛之情與尊敬之心,父子
有親,而後君臣始能有義,故西周的強盛與穩定不全因封建制度,禮制的精神實
際是維繫社會秩序的核心力量。《左傳‧隱公十一年》:「禮,經國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孔疏:「國家非禮不治,社稷得禮乃安,故禮所以經理
國家,安定社稷。以禮教民,則親戚和睦;以禮守位,則澤及子孫,故禮所以次
1
可見禮制由儀節形式與內涵精神二方面維繫國家社會的
序民人,利益後嗣。」
穩定。
不過當以天子為核心的中央政府逐漸式微,封建與禮制所規範的尊卑親疏的
社會秩序,自然隨情勢而改變,在有識之士看來,如此的改變是社會秩序瀕臨崩
解的前兆,而禮壞樂崩的情勢則以僭越與不符禮制的情形為最。不以道德論斷
時,僭越只是諸侯以下的貴族將過去屬於比自己高階的儀典、稱號、服飾等挪為
己用,以彰顯自己的尊貴地位;而不符禮制,則不妨從社會變遷的角度觀察,禮
源於俗,俗隨時而化,則禮豈有不變之理?何況禮制挂一漏萬的情形,亦非絕無
2
可能 ,春秋時期離西周盛世已遠,社會各方面的變化甚大,對於制定於數百年
3
前的規範,能否符合社會現狀或需要,即令孔門高足也不免有疑 ;年代久遠,
當時之人對於此一歷史記憶尚能保存多少原貌,因而孔子有「禮云」、「樂云」之
1
《左傳》p.81 十三經注疏本台北 藝文印書館 民68 年3 月7 版
2
炎案:《禮記‧檀弓上》:「將軍文子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於廟,
垂涕洟。子游觀之,曰:『將軍文氏之子,其庶幾乎!亡於禮者之禮也,其動也中。』」先賢既
稱禮所亡,而所行中於禮,則禮有時中、權變之宜,亦可知矣。 P.135 十三經注疏本 台北 藝
文印書館 民68 年3 月7 版
3
炎案: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宰予問三年之喪等事皆可證。
69
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
4
歎,顯示當時禮樂制度在實踐上主要面臨二個問題:一是行禮如儀而不知其意,
徒有具文,卻不能誠於中,遑論產生情感,以維繫社會穩定。二是求變以符合現
實情況的呼聲。究竟應略加修正先王的禮樂制度,以符現況?還是繼續以先王制
度規範處於劇變社會中的人們?所以本章主要探究的是禮制的社會控制的作
用,了解先王如何藉由禮制穩定社會、人心,而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具體表現在
賓禮和其它禮儀的事件,為左傳評為非禮的行為,究竟具有何種特殊意義?春秋
時期禮制的崩解,究係顯示西周禮樂制度的全面崩毀;抑或是因應社會變動,試
圖在解構的同時,另外建構一個秩序的社會,進而影響往後中國禮學的發展?
第一節 禮制的社會控制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C‧H‧Cooley)認為社會秩序就是個人與社會的有機
統一狀態,脫離了社會秩序就沒有個人的存在,個人只有透過社會秩序才能發展
自己的個性,也唯有透過社會秩序,自由才能存在於社會之中,而且只有當社會
5
秩序得到健全的發展,自由才可能成長。可見社會秩序與個人的關係密切。
但是人類是如何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呢?社會控制理論的創始人羅斯
(E‧A‧Rose)認為在良好的環境中,人類的天性如同情心、友善、正義感和
怨恨等等能夠産生一個純粹的自然秩序,不過前提是外在的環境條件良好,但當
社會愈進步則人們交往愈密切,社會利益日益分化,矛盾與衝突日增而環境變動
劇烈時,自然秩序必然受到破壞。這時就需要藉由社會控制建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