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彼岸的戏曲灵魂歌者
【摘 要】大提琴是来自西方的弓弦乐器,有着纯正的西方音乐血统,在进入中国三百多年后,经过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浸润,其早已经融入到了中国各种音乐形式中。近年来,中国乐坛刮起了“跨界风”,本文通过对大提琴和戏曲音乐跨界组合演出的现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母语传承,以及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大提琴;传统音乐;戏曲音乐;母语;跨界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08-02
中华民族历史延绵五千多年,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着华夏大地宝贵的人类智慧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代表着中华人民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虽经历千年的历史朝代更迭和外族文化入侵仍然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回顾历史,中国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内涵早已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迁呈现出多种发展方向。正是由于对文化发展可能性的过度理解,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使人不禁疑惑: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平衡点在哪里?
历史的车轮早已驶进21世纪,如果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算起,那么到今天,中国新文化运动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了。这一百多年是中国新文化从启蒙、自省,到重新审视、评估文化概念的重要过程。今天,中国国力虽日渐强盛,但我们依然面临着新文化的前途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程乐松说:“……被新文化改造了的到底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如果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关于文化改造和社会进步的严密设计和成功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今天中国文化的境遇,特别是在西方与传统的夹缝中的严峻挑战?……不客气地说,新文化运动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仍是根基性的――新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如果有一个关于新文化的理想图式,那么它是什么?它的实现路径何在?”
新文化的发展仍在继续,中国音乐人一直都在找寻着方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来说,直面着来自西方文化和本国新文化大潮最凶猛的考验。
近年来,中国乐坛刮起了民族乐器“现代风”、“组合风”,各路音乐人都把眼光聚焦在民族乐器新型编曲模式和演奏模式上,美其名曰“新民乐”,编曲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大都取材于国内外流行音乐,演奏形式以各种表演形式混搭为主,如演唱与乐器、多种民族乐器、民族?菲饔胛餮罄制鳌⒚褡謇制饔肓餍欣制鞯取U庵中乱衾忠痪?推出便受到了各方热捧,当然也促使了各种音乐团体的纷纷效仿。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逐渐发现各种新音乐形式和曲风都大同小异时,对新民乐的热情开始逐渐降温,头脑也更加冷静,开始懂得如何去选择性地欣赏。对于此类新音乐形式来说,其生存与否完全依赖于市场,能够博眼球、拿票房是最大的目的,势必也就造成了其表演形式的意义远远大于音乐本身。音乐本身具有民族、文化、情感等内涵,代表了人类对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与向往,音乐外在的形式是要服从并服务于所有的、内在的、本真的内容,当音乐形式仅仅是为了卖座,也就决定了其如昙花一现般的结局。
大提琴是来自西方的弓弦乐器,有着纯正的西方音乐血统,但在其进入中国的三百多年后,经过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浸润,早已融入到了中国各种音乐形式中。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进入到中国乐队当中有一些客观原因,如中国传统音乐中缺乏低音乐器、我国自制低音乐器的失败、中国乐队编制西洋化等。但大提琴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普遍被运用在了民族管弦乐队、戏曲伴奏乐队中已经成为事实。
在对“大提琴本土化”研究十几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提琴的西方音乐属性和中国传统音乐属性其实并不冲突,在我国现有民族乐器中,二胡、琵琶等起初也是外族的乐器,从形制到演奏方法都经历了漫长的变革,最终成为代表我国民族文化的乐器。这恰恰说明了无论是中国还是他国,音乐文化传承的是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固然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用音乐手段去表达情感、彰显精神魅力,如果仅仅因为大提琴的西方起源属性和被认为固化的演奏形式,而忽略、甚至抛弃真正的音乐内在,是可悲的、偏执的,更不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正确道路!
大提琴民族化的改革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中国大提琴演奏家都曾致力于大提琴民族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乐曲的创新点大都集中在民间曲调和少数民族风格上,在演奏技法上有不少创新,像《萨丽哈之歌》《湘江之歌》《草原赞歌》《幻想曲》等都被称作是大提琴经典民族乐曲。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明显近现代音乐风格的作品,如《林冲》等,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音乐领域,大提琴除了作为低音声部出现在乐队中,鲜少有独立的作品出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说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