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穿越千年来看你.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阳,穿越千年来看你   在中国历史上,恩阳可以说是一个籍籍无名之地,其名声不大,是因为历史上的它“太安静了”。自南朝以来,近1400年间,没有像东平湖那样因宋江而使水泊梁山闻名天下,也无黄州赤壁那样有赤壁之战名冠史籍,更不如江南周庄名声之噪。   但是,去了,看了,你一辈子不会后悔。因为,那里古朴恬静,古木葳蕤,街巷仍保持着传统的格局,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纵横交错的街巷,层层叠叠韵味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随处可见的红军遗迹,扑朔迷离的民间传说……穿越千年的光阴在向你诉说。   恩阳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巴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前314年,巴子国迁都阆中时,恩阳成为“都畿”(国都附近地方),为巴人集中居住区。2300多年后,这里依旧保存着远古的原始风貌,遗留着先祖拓荒的足迹。古镇也因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文明古镇。   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   恩阳古镇距离四川省巴中市区17公里,恩阳河、支子河在此交汇流过,义阳山等“三峰耸立,形若笔架,两河环绕,宛如弓弦……红梅阁下,巴蛇洞出”。   古镇最早设郡县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义阳县为恩阳县。古镇改名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当年义阳县有一个不肖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婆婆,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里缺少人伦,遂改名为恩阳县;二说是隋朝当时统一了天下,为了让大巴山深处的人们也能记住皇恩浩荡,便把义阳郡改为了恩阳县。唐代田园派诗人韦应物在恩阳任县令时,曾留下“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的诗句。   元世祖至六十五年,废恩阳县为“恩阳河场”。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旧城失火,迁于河西,即今老场,后又改场设县。民国初,置恩阳河乡。解放前期,由于经济中心向现在的巴中市转移,当年极盛的恩阳日渐萧条败落。2013年1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为恩阳区的行政中心,恩阳古镇实行原址保护。   1933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舳游渥傲α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工业、农业、交通、文教卫生事业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8处。因此,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据说,当时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   古街巷里的阒寂时光   古街古巷,古朴安静,恍如迷宫,仿佛时光在这里打结。古镇内的古建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仿佛被时光这张网网罗着的一颗颗星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虽经多次人为和天灾毁损,如今,不大的恩阳古镇共有三街二十八巷,由明、清时代建筑的765套古民居和散落其中的万寿宫、禹王宫、川陕省仪阆县县政府、恩阳县委县苏维埃等组成。一条条街道皆沿河而置,就势而设,形成了高低错落、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街巷长则两三百米,短的仅十来米,三五户人家,鸡犬相闻。来到河边的油坊街,再沿石梯穿过垒得很高的石头房子中的一条通道,就上了姜市街。听说这里是恩阳最初的一条商业街,是由明朝一位姓彭的人组织自己的兄弟修建的。这条街有当时的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漫步街头,可以看到长两三米、高约一米,被当地人称为“齐门柜”的货柜,柜上的油漆早已斑驳,但却让人感受到恩阳当年的繁荣。   随着河边的石梯走上来,是正街的街口,竹林掩映下,一溜木板房子并排的山墙别有风味。年深日久的风雨侵蚀,使山墙和房体都已成倾斜状,只是由于坚实的木柱支撑,丝毫没有飘摇的感觉。   古镇腹地,有一栋别具特色的建筑,虽然现在已经十分残败,但从其宏伟高大的墙体看,可以想见当年这栋建筑的恢弘气势。这就是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禹王宫,由“湖广填四川”时来恩阳的郭、陈、邬、谢等姓的后裔合资修建,又叫“湖广会馆”。门上有对联“八载劳心福万世,千秋庙貌抚三巴”,匾额为“恩阳楚蜀”,其意是在蜀川落户的楚人,在禹王的恩赐下,已发扬光大。   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多为二层,墙身多用竹篾土夹墙,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并向外伸出木质骑门柜台,便于经商售货。建筑口面较窄、进深大、内开天井,大户人家则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