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宗师,民族骄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宗师,民族骄子

曲阜·梁公林 古泮池 古泮池 孔庙·万仞宫墙 孔庙·大成殿 大 成 殿 龙 柱 孔庙 孔林·孔子墓 孔林·孔子墓 万古长春坊 孔子行教像 杏坛 孔子问乐於苌弘 老子像 孔子见老子 孔子见老子图 孔子闻《韶》处 孔子观季札子葬礼 欹器图 叶公好龙 孔林·孔鲤、子思墓 中国·泰山 麒麟图 曲阜·少昊陵 曲阜·周公庙 曲阜·颜庙 当时关于“礼”的材料十分散乱,孔子广采博收,略具规模。《周礼》原名《周官》,与孔子“六经”中的礼无关;《礼记》(即《小戴记》)是七十子后学所记,形成时间在孔子之后。只有《仪礼》一书,汉人名《士礼》,真正是孔子“六经”中的礼。 《仪礼》共十七篇,主要是关于“士”的礼,这与孔子教学的目的主要在培养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士人是一致的。 不过,如果说《周礼》和《礼记》与孔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孔子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大师,无论是乐理还是乐技,他都有极高的造诣。而且,音乐也是他教学的内容之一,他的学生也经常演奏音乐。据此推断,孔子完全有可能编订一部相对系统的音乐教材,成为“六经”之一种。 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孔子三十八岁)秋天,晋国执政魏献子推行政治改革,“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并选拔了十位贤才为大夫,分别管理这十个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私家势力,加强了公室力量。孔子对此十分赞赏。 次年,晋国贵族赵鞅(即赵简子)铸刑鼎,孔子提出批评。 此时孔子已届不惑之年。所谓“不惑”,主要是指世界观的确立,对世事、人生有了十分完全、彻底、清醒的认识,对任何问题都有了不受外物左右的自己的看法:在思想道德观念上,孔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依归的政治、社会、伦理观念和有条件的忠君尊王思想;以“中庸”之道为准则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按照孔子的设计,理想的社会制度应该是:人们都要忠君尊王,君王要摈弃霸道和刑罚,以道德教化治理天下;人与人之间也要形成良性的和谐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鲁定公五年(前505年,孔子四十七岁)夏天,季平子病逝,阳虎囚禁了季氏的嗣主季孙斯(即季桓子),把持鲁国权柄,极力要接近孔子,孔子却不愿意和他见面。 孔子不可能违背自己的道德理念和处世原则,去和阳虎一类人同流合污的。他既执着于自己的政治理想,更重视自己光辉的人格自持。他希冀富贵,渴望实现理想,但决不会随波逐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鲁会盟,违怒三桓 定公八年(前502年),阳虎发动政变,被三桓联手击溃。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鲁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用人政策,孔子及其弟子们便成了最理想的人选。 最先进入政坛的,是孔子的弟子们,他们被安排在季桓子手下处理一些具体行政事务。 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被任命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政绩突出,四方则之。 次年,孔子便由中都宰调任小司空一职,并很快由小司空提升为大司寇。 定公问政,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和季桓子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公羊传》记载:“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 《荀子·儒效》云:“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鬻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必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 孔子在大司寇任内最辉煌的、最切实的政绩,是鲁定公十年(前500年),以相礼大夫参加了齐、鲁两国国君在夹谷的会盟。 这次会盟,是鲁国外交史上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也使孔子在诸侯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在鲁国,孔子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夹谷之会的胜利,让鲁国君臣群心大振,孔子也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踌躇满志。他雄心勃勃,准备实现既有的政治理想,干一番匡扶公室、裁抑私家的大业了。 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面有喜色。学生们不解:“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是有这样的说法。但不是还有‘乐其以贵下人’的说法吗?” 据说他上任七天,就诛杀了鲁国闻人少正卯。 在孔子摄相事的第二年,即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五十四岁)的夏天,孔子策划了拆毁三都的激烈行动,引起轩然大波。 三都,是三桓领地内的三个私家城堡,即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郈邑和孟孙氏的成邑。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 堕三都事件暴露了孔子与三桓的深刻矛盾。它的失败,宣告了孔子在鲁国政治生命的终结。 堕三都之后,孔子逐渐被三桓冷落,离开了鲁国的政治核心。 鲁定公十三年春天,齐国挑选了八十名美女和一百二十匹骏马,送给鲁君和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