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中第二章第五节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教学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四、教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
思想、数学意识,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题思想。在教学中,我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我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反馈评价。让学生体会学数概念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探索发现
的成就感。
五、学法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要将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转化成主动,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的活动中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以古印度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萨向国王所要小麦的故事为例,当国王计算出结果后大吃一惊,为什么呢?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呢?对于国王来说竟拿不出棋盘上的小麦?
引导学生写出计算小麦总数的式子1+2+22+……+263,这个算式的值是多少呢?根据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对前几节课的掌握,很容易发现1+2+22+……+263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当学生跃跃欲试要求这个数列的和的时候,课题的引入已经水到渠成。具体怎样去求和,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
由这个故事做背景,仿佛把学生带入了童话故事。这样引入的好处是:
1、根据心理学,情境具有暗示作用,在暗示作用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情境中的角色,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
2、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3、问题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让学生带着解疑探索的心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新知,使数学不再枯燥。
(二)、新课讲解
1、讲解实例、由浅入深
由学生的讨论可得S64=1+2+22+……+263记为(1)式,借助多媒体请同学们回忆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倒序相加”,形式上是倒序相加,本质上就是消去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异,构造一个新的各项相同的常数列,然后根据常数列的和导出 Sn的公式来。
那么等比数列能不能也从这个角度来推导前n项和公式,怎样去消除各项之间的差异呢?此时老师要将同学们从等差数列求前n项和的思维定势中带出来,让同学们观察眼前的这个例子,各项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会容易发现后一项都比是前一项的2倍,(这时老师要借势提问,这个2是什么?学生答是公比。这是为后面求一般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做铺垫。)那么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即2S64=2+22+23……+263+264记为(2)式,(利用多媒体演示)这时发现,(1)式与(2)式产生了一个错位,那么怎样仿照等差数列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或部分常数列呢?
相加,显然不行,那么相减呢?同学们发现,若用(1)-(2)则有S64=264-1,这样难点便突破了。利用计算器即可求出其值。我们称这种求和方法为“错位相减法”。
反思:为什么一定要乘以2,而不是乘以其它的数字呢?这个问题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用的“错位相减”法的根源是为了构造相同项,构造常数列,使其相减为0。
2、类比思想 解决一般化问题
由上一实例的推导,学生的热度大增,此时老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一般化的结论。
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sn?
由于将刚才的数字全部换成字母,一时间想求和,有些难度,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概念,各项之间的关系,及通项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农村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授权管理细则.doc
- 人教版初中语文《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
- 中考复习研研讨会经验发言材料: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方略浅谈.doc
- 法院关于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的总结.doc
- 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惩治和预防体系工作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工作情况总结.doc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练习.doc
- 银行支行安全合规警示教育活动总结.doc
- 小学教学设计《美丽的达里诺尔》.doc
- 保险产说会促成话术.doc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知识点试题附答案.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知识点试题最新.docx
- 浙江省兰溪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最新.docx
- 浙江省余姚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推荐.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最新.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必考题.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推荐.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最新.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最新.docx
- 浙江省余姚市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及答案1套.docx
最近下载
- vitamix-料理机食谱其他--29种.pdf
-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深覆牙合【29页】.pptx VIP
- 河南省 唐河县志.pdf
- 国有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pdf VIP
- 学校热泵热水工程方案(3篇).docx
- 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 .pdf VIP
- 9.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件(共51张PPT)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住房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EPC)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J B-T 8521.1-2007 编织吊索 安全性 第一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pdf VIP
-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A股投资策略案例报告》62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