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A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名师点睛】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2.“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
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市民文学。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需要的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而是能够反映他们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所以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才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本题答案就是D。此“主流”不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也无关,不能选A和C。文人社会地位不是没落而是上升,不能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
3.当今人们在设计一些图标时,往往喜欢从中国古代文字中寻找灵感.你认为下列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篆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书法
4.有一副对联写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此对联表现了
A.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B.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
C.中国书法的出神入化 D.中国绘画的写意追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表现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显示五湖四海,只有在 “虚拟”、运用夸张的手法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故选A项,因为京剧表演的是虚拟艺术,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不选BC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形成过程
5.有学者指出:“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的是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形成过程
6.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杂剧 B.越剧
C.黄梅戏 D.京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艺术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还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与材料信息相符合,故选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艺术形式不符,不选ABC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
7.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C.绘画要对大自然进行细心的观察
D.追求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答案】D
【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卤代烃》课件之二精品.ppt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ppt
- (科教版) 高二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
-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2课时孙逸豪提供高二政治课件教案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卷.doc
- 2008年黑龙江省高职学院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烹饪营养与卫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doc
- 2010高二年级理科组工作计划.doc
- 2013~2014工业园中学高二物理第二次月考.doc
-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生评语.doc
- 2013-201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