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doc

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

人体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失衡 1 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是经过长期历史进化在宿主内形成的定植微生物群落,他们对宿主是有益的和必需的,在正常状态下是无害的.在胃肠道中生活的细菌大约有lO14个,由300 —500种微生物组成 ,相当于人体细胞的l0倍,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好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达97% 一99% 以上.胃内由于胃酸的影响,细茵的种类和数目较少,通常小于l03 CFU/m1.在胃中仍可以分离出乳酸杆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但只有乳酸杆菌能被大量分离出来.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十二指肠正常菌群与胃相似;空肠细菌浓度一般小于105CFU/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的需氧菌;而回肠末端细菌浓度为l03— 107CFU/ml,并且革兰氏阴性杆菌超过革兰氏阳性杆菌.大肠细菌的数量远远超过小肠,数量达1011—1012CFU/m1.这主要是由于结肠内容物移动缓慢所致,且大肠内环境呈中性或弱碱性,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粪便干重的l/3为活细菌,其中厌氧菌的数量超过需氧菌的100— 10 000倍. 定居于胃肠道的菌群按照对宿主的作用可分为3类: (1)共生型: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这些菌对宿主是有益无害的 (2)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这些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而且是保持微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病理情况下,其数量异常增多,就可致病. (3)病源菌:大多为外籍菌群,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类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但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使人体发病. 2 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1 营养作用 (1)物质代谢作用:肠道菌群的重要物质代谢作用就是发酵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和上皮细胞产生的粘液。肠道微生物区系基因的多样性提供了明显不同于宿主的酶的多样性和生化途径的多样性.糖类发酵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包括不能消化的糖(抗消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和一些没有消化的寡糖,同时也能分解部分的多肽和蛋白质.物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短链脂肪酸.主要的短链脂肪酸是乙酸、丙酸、丁酸.丁酸 主要被肠上皮细胞吸收,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乙酸与丙酸 主要由门静脉转运到肝脏,由肝脏代谢. (2) 合成作用肠道厌氧菌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如B1、B2、B12,维生素A、E、K等,且可产生多种微量元素与矿质离子,参与钙、镁、铁等离子的吸收。矿质离子的吸收有利于糖等物质代谢顺利地进行. 2 促进结肠上皮细胞的增值和分化 同定植有正常微生物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中隐窝上皮细胞的更新率降低,隐窝细胞的数目较少.这说明胃肠道的微生物影响细胞的增值.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定植的微生物有关.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促进了上皮细胞的分化和繁殖;而在体外,丁酸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促进细胞的分化,即丁酸促进肿瘤细胞向非肿瘤细胞的转化. 3 保护作用—— 生物屏障作用 定居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构成了机体一道十分重要的屏障,能阻止潜在的致病菌的入侵或外袭菌在粘膜上的定植.通过实验发现,无菌动物对条件致病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定植抗性也限制了条件致病菌在胃肠道的生长.肠道厌氧菌对于维持正常的肠蠕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正常的肠蠕动是阻止致病菌在肠道定植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厌氧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使肠腔内呈酸性,氧化还原电位低,不利于致病菌的繁殖. 4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在无菌动物的胃肠粘膜上,淋巴细胞较少,并且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较低;但把无菌动物暴露于普通条件下,淋巴细胞的数目迅速增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上升?J.实验也发现:双歧杆菌能激活机体的吞噬活性,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乳酸杆菌促进辅助性T细胞的发育,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预防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3 人体胃肠道菌群的生理性演替 人的一生中经历两次大的生理演替.婴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几小时,肠道内即出现大量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但2—3 d后,上述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幅度下降,代之以严格厌氧菌增加(主要是双歧杆菌).出生后的5—7 d,双歧杆菌的增长达到高峰,然后趋于稳定,成为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特征.这是第1次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分娩方式(自然出生和剖腹产等)和饮食类型(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以及其它环境因子也影响菌种的定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医院出生的婴儿定植菌的类型有所不同.第2次菌种变化发生在幼儿的离乳期,儿童由混合喂养转向成人饮食,这时类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厌氧菌逐步增多,双歧杆菌逐步减少到总菌数的10%左右,而且双歧杆菌的类型也由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转变为成人型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型双歧杆菌.就健康成年人而言 整个成年期稳定于这一菌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