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沦陷民族的呐喊:舒群和他笔下的文学世界
摘要:舒群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他以真实、鲜活的小说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时代生活,代表作有《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沙漠中的火花》等。他的作品包含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和对殖民侵略者的强烈仇恨,表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无助,刻画了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展示了沦陷时期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图景。
关键词:舒群 东北沦陷时期 小说 民族精神
舒群(1931-1989),黑龙江哈尔滨人,原名李书堂,笔名黑人、舒群。“九一八”事变后,舒群参加抗日义勇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舒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在《国际协报》《哈尔滨商报》等报纸副刊上发表文章,并和进步文学青年金剑啸、罗烽、萧红、萧军、塞克等建立了深厚友谊。1934年年初,为逃离白色恐怖,舒群离开哈尔滨。1936年,舒群在《文学》杂志5月号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没有祖国的孩子》。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他的成名作与代表作。随后,舒群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没有祖国的孩子》,共收录9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沙漠中的火花》《做人》《蒙古之夜》《已死的与未死的》《独身汉》《邻家》《萧苓》《誓言》。这些作品均以东北沦陷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反侵略、争自由的抗争精神。在1936年至1940年间,舒群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战地》,其中包括《农家姑娘》《战地》《奴隶与主人》等14篇小说;《海的彼岸》,收录《手铐》《松花江的之流》《婴儿》等11篇作品;出版中篇小说《老兵》《雪》《秘密的故事》等。
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以朝鲜孩子果里的苦难命运为主线,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的背景下展开故事。果里因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军事侵略而失去了祖国与家园,父亲因为带领成千成万的工人到总督府进行斗争而被枪决,妈妈希望果里“不要再过猪的生活”,让其逃亡至中国东北,寻找自由之地。然而,中国东北的沦陷,让果里再次回到被奴役的命运。为了生活,果里做了小工人,为侵略者挖掘战壕,但在他幼小的心中早已埋下了抗争的种子。终于在一艘小船上,果里用小刀刺中被他称为魔鬼的侵略者的胸膛。周立波在《一九三六年小说创作回顾――丰饶的一年间》一文中,对小说的时代意义给予评价:“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艺术上的成就和反映时代的深度和跨度上,都逾越了我们的文学的一般标准。凭着这些新的力量的活动。一九三六年造成了文学上的一个新的时代。”
舒群擅长刻画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失去祖国与家园的飘零感、殖民侵略带来的屈辱感表现在不同国族人民的内心。小说《邻家》中,朝鲜老太太的三个儿子因是“独立党人”被捕。与相依为命的女儿逃亡到中国东北,以卖淫为生。前来寻欢的日文翻译不但不给钱,还打了朝鲜姑娘,母女二人却只能忍气吞声。《海的彼岸》中,朝鲜贵族之子在失去国家后逃亡中国。留在家乡的母亲因思念儿子。来到上海寻子,可母子二人却因日本严密的监视而不得相见。作者借此表达了故土沦陷、家人失散的痛楚:“被损害的朝鲜人。母亲和孩子常是分离的。常是孤独的;常不知道什么是骨肉的感情,什么是家庭的幸福。”《沙漠中的火花》描写了在日本军占领后的内蒙边区上的一个小地方,蒙古人被迫给日军做苦力。强壮而勇敢的蒙古人阿虎太一直忍受着日军的欺凌。直到看到日本人枪杀了自己无辜的同伴后,阿虎太忍无可忍,鼓动同伴与日军抗争,“不知忍耐多少辈子啦!难道叫我们的儿子孙子还得忍耐吗?忍耐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小说中,阿虎太鲜明的抗争形象与朋友的软弱顺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对同一时代下不同国籍人民相互团结、反抗侵略的描写,是舒群所极力展示的文学图景。《蒙古之夜》中,“我”在游击战后败走蒙古,得到蒙古女人的救助,休养在蒙古包内。为躲避日军追赶,蒙古姑娘借给“我”蒙古衣服.让“我”鞭打羊群暂时躲避:等“我”重新回到蒙古包时,发现姑娘已经被日军杀害。《没有祖国的孩子》中,当苏联学校要撤回国时,果里不知何去何从。苏联老师苏多瓦的话给了果里提示:“将来在高丽的国土上插起你祖国的旗,那是高丽人的责任,那是你的责任!”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各民族之间的情谊。颂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周扬在《现阶段的文学》一文中,肯定了舒群的小说主题和艺术追求:“失去了土地,没有祖国的人们,这种种的主题,在目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最近露面的新进作家舒群,就是以他的健康而又朴素的风格,描写了很少被人注意的亡国孩子的故事,和正在被侵略中的为我们所遗忘了的蒙古同胞的生活和挣扎,而收到成功的新鲜效果,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期待。”
舒群凭借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对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书写着沦陷时期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是在他的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