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鲁迅的“硬译”翻译观
摘 要:国内外有关鲁迅的研究,历来多偏重于对鲁迅生平、思想、作品艺术性的探索,而从鲁迅作为一个翻译家这一角度出发,对鲁迅翻译思想及翻译作品的研究却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状态。谈及鲁迅的翻译,“硬译”成为其翻译方法的代名词。追踪“硬译”的来源会发现:“硬译”是在论争之中完成了从翻译精神到翻译方法的转变。鲁迅所坚持的“硬译”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硬译”究竟是否可取,成为不少译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鲁迅;“硬译”;争议
国内外关于鲁迅(1881-1936)的研究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有90多年的历史。尽管对鲁迅的事迹、革命精神、文学作品等研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他的翻译思想与翻译作品却少有人问津。
鲁迅对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现代译介外国文学的开拓者。孙郁评价鲁迅说: “鲁迅首先是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个作家,这是从他的译文和创作的比例而言的。”的确,鲁迅的译文著作有三十一本,三百多万字。数量比他的杂文集和小说集加起来还多。在短短五十六年的生涯里,他为世人留下的译文实在可观。
一、鲁迅不同时期的翻译实践及翻译目的
鲁迅为什么翻译?也就是翻译目的问题。翻译目的决定着翻译选材和翻译操作的策略、方法等。鲁迅形成其翻译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后逐渐成熟。
(一)鲁迅翻译早期的实践及目的(1919年以前)
鲁迅翻译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这个时期鲁迅从事的翻译实践主要是在他留学日本时期。鲁迅的留日经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即:弘文学院学习日语阶段(1902.4-1904.3);仙台医专学习医学阶段(1904.9-1906.3);在东京研究文学阶段(1906.4-1909.8)。
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的两年间,鲁迅翻译过不少作品,有《北极探险记》、《世界史》、《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以及发表在报刊上的短作,等等。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翻译了《物理新诠》中的“世界进化论”“原素周期则”二章、《世界史》、《北极探险记》和《造人术》。在东京研究文学阶段,编印了《域外小说集》。《域外小说集》的一大特点是侧重于翻译介绍俄国和东欧被压迫、被损害的弱小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文学,由此“开辟了我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源流”。此外,鲁迅还出版了《中国矿产志》(1906年7月,与顾琅合编),翻译并发表了《裴彖飞诗论》(1908年8月)等等。
鲁迅早期从事翻译活动的目的是启发民智,改造社会,拯救中国人的灵魂。
(二)鲁迅翻译中期的实践及目的(1919年-1927年)
鲁迅翻译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是五四运动至1927年的翻译中期。这一阶段,鲁迅成为五四运动新文学的主力之一,但他的翻译仍笔耕不辍。这段时期,鲁迅以翻译日本作家的作品为主,例如他翻译了日本“向桦派”代表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剧本《一个青年的梦》;日本文艺译论家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等。五四运动之后,鲁迅开始将翻译重点逐步转向苏俄和东北欧,主要的翻译作品有:保加利亚爱国作家伐佐夫的小说《战争中的威尔珂》;匈牙利杰出的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诗集;以及俄国盲诗人,童话作家爱罗先珂的作品《桃色的云》等。
这时期鲁迅从事翻译活动的目的是“要传播凌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
(三)鲁迅翻译后期的实践及目的(1927年-1936年)
1927年到1936年的翻译后期,鲁迅主要翻译革命文学思想作品,这段时期也是鲁迅翻译事业的巅峰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鲁迅坚决站在共产党方面,成为共产主义者。后期鲁迅的翻译产量大大超过早期和中期作品,达150多种。
这段时期主要是对苏联和东欧弱小国家的文学作品的翻译。鲁迅翻译过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作品,还翻译了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果戈里的长篇小说《死灵魂》,以及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这部小说在当时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另外,为了提高革命文学家们的马列主义修养和传播唯物主义知识,鲁迅还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苏维埃国家和艺术》、《苏联的文艺政策》,卢娜卡尔斯基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
鲁迅把自己这种翻译工作,比作普罗米修斯的窃火给人类。由此看出这段时期的翻译目的是以文学的力量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战斗的左翼文艺运动提供克?持剖さ奈淦鳎?使革命文学有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鲁迅的“硬译”翻译观
谈及鲁迅的翻译方法,“硬译”二字便立刻脱口而出。不错,鲁迅是主张硬译的代表,更是硬译的创始人,他所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