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预防登革热--幼儿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预防登革热--幼儿教育

附1 登革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ELISA法检测DFIgM抗体 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DF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 (CF) 试验 用免疫荧光法 (FA/IFA) 检测双份血清IgG抗体 免疫斑点(dengue blot)试验检测 DV-IgG抗体 中和试验(NT) 附2 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mbAb-IFA)检测DV抗原 C6/36(白纹伊蚊纯系细胞株)白纹伊蚊细胞分离DV 乳小白鼠分离DV RT-PCR技术检测DF病毒基因及基因分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诊断标准 1、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15d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d 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24~36h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3、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登革热诊断标准 5、表浅淋巴结肿大。 6、皮疹:于病程5~7d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 麻疹样皮彦、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d~5d。 7、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8、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d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登革热病例类型 疑似病例:具备上述1、2和3,加上4-8之一以上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加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登革热流行已确定) 。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 登革热病例类型 实验确诊病例: 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中分离到DV或检测到DV抗原。三项中的任一项。 登革热病例类型 登革出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 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登革体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 伴有休克。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登革热:流感、麻疹、猩红热。 2、登革出血热:钩体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 七、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治疗; 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出现) 。 七、治疗 一般治疗及隔离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一般起病后7天)。 对症治疗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七、治疗 对症治疗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和K。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等。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每6h一次,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七、治疗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kg,内含等量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白蛋白,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七、治疗 出血倾向: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大出血输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休克: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白蛋白,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脑型: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治疗提议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如病毒唑0.5-1.0加5%500mlGS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登革热 喜盈盈礼品网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一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作势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