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方案 xsy.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形观测方案 xsy

3 变形观测方案设计 本工程定为三级变形观测。 3.3 变形观测点的埋设 3.3.1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构筑物沉降的参照点,布设在能敏感反映沉降的位置。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要求,并根据本工程10号、11号和16号地块所有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委托方提供的建筑物设计文件——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建筑物的四角、框架柱、剪力墙端部及后浇带两侧。 在10号地块1~4号楼上分别安置13、12、12、12个地上沉降观测点,共计49个点;10号地块西侧3栋已有建筑物分别安置3个点,共计9个点,合计58个沉降观测点。在11号地块1~7号楼上分别安置20、10、12、10、12、10、14个地上沉降观测点,共计88个点。在16号地块1~4号楼上分别安置26、10、14、10个地上沉降观测点,共计60个点;16号地块南侧已有建筑物上安置4个沉降观测点,合计64个沉降观测点。 在实际埋设过程中,可根据委托方、设计方的意见增加或减少若干个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具体埋设位置也需与相关方共同协商确定。 3.3.2 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我单位将在基坑长短边等分点上,按每约25m一个在围护结构桩或者挡墙(围护结构没有观测条件时)上预埋螺栓。其中,10号地块的基坑共埋设14个观测点;11号地块的基坑共埋设21个观测点;16号地块的基坑共埋设13个观测点。观测时,直接将棱镜旋至螺栓中,结束后,收回棱镜。各种观测点布置点位详见附件4 《变形观测点布置图》(以圆点●表示地上沉降观测点,方块■表示水平位移观测点)。 3.4 基准点的观测 3.4.2.1 沉降基准点的观测 待测区沉降基准点稳定后,将9个基准点布设成为一个控制网,按照规范和变形观测等级的技术要求,采用精度为0.2mm/km的SOKKIA PL1、铟钢水准尺或0.3mm/km的Trimble DINI数字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参考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对控制网进行两个往返观测,测段间高差取平均,再利用《清华山维控制网测量平差软件NASEW》对控制网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所有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高程,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的要求后,各基准点可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3.4.2.2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观测 待测区水平位移基准点稳定后,将每个地块的6个水平位移基准点分别组成一个控制网,使用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为1mm+2ppm的Leica TCA1800全站仪按照四等三角网的要求进行观测。观测结束后,利用《清华山维控制网测量平差软件NASEW》对控制网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所有基准点的平面坐标,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的要求后,各基准点可作为水平位移观测的起算点。 3.4.3 基准点检测 由于温度、地质、水文条件等综合影响,为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有效性,安排每次变形观测时对基准点检测1次。 当变形观测点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较大震动、渗漏水、坍塌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立即对基准点进行检测。 3.5 变形观测点的观测 3.5.1 变形外业数据采集 3.5.1.1 沉降观测数据的采集 沉降观测方法为采用精度为0.2mm/km的SOKKIA PL1、铟钢水准尺或0.3mm/km的Trimble DINI数字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并按照二级变形观测的相关要求进行。将BM1~BM9与344个沉降观测点构成8~10条附合水准路线,10号地块4栋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和周边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构成1~2个附合水准路线;11号地块7栋建筑物上的观测点构成1~2个附合水准路线;16号地块4栋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和南侧周边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构成1~2个附合水准路线。首次采用两次往返观测后高差取平均,经严密平差计算,解出各变形观测点的高程值,作为变形观测的初始值,其后每次采用单次往返观测。 3.5.1.2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的采集 使用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为1mm+2ppm的Leica TCA1800全站仪。按照导线网的观测方式,将每一地块基坑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构成一导线网,经严密平差计算,解出各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坐标值,作为水平位移观测的初始值。 3.5.2 内业计算及资料整理 3.5.2.1 观测数据预处理 为减少人为因素,变形观测的外业成果,应优先采用电子记录方式。记录的主要内容有: 记录项目:每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观测中气候变化时,应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大气温度、天气、成像、观测路线土质、风力、风向等; 观测记录的整理和检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手簿,统计闭合差。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方可进行平差计算。 3.6 观测周期 3.6.1 确定变形观测周期的原则 应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全过程; 建筑物的结构特征; 建筑物本身的重要性; 变形的性质、大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