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次贷危机机理剖析 (1)杠杆(leverage)操作 (2)CDS(credit default swaps)合同 (3)CDS市场 (4)次级贷款(sub prime mortgage) (5)次贷危机(sub prime lending crisis) (6)金融危机 (7)美元危机 关于次贷危机的简单反思 2 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海啸”与中国 3 警惕中国金融系统风险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因为西方经济加速向“赌博”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大量产业资本涌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额暴增。这在客观上延缓了中国经济本该在那个时候就该进入的调整时期。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西方的所谓服务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膨胀,给了中国一个以出口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长达十五年的黄金期。 但西方这种以拼命累积负债和大量发行货币以享用中国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的机制,总是要崩溃的。因为任何类似的正反馈系统早晚总是要崩溃的。这种体系的症结就在于西方巨大的需求是虚假的,是依赖一个强制性信用体系来支撑的。只要这个信用体系发生动荡,虚假需求消退,整个世界就显示出严重的生产过剩(对应需求大幅下降而讲)。 现在,西方创造的这种全球生产—分配体系已经暴露出危机,风暴已经到来。这场风暴能刮多大,持续多长时间,各有各的说法,但风暴已经来临,而且显现出类似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所表现的生产过剩特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不过就是这种强制信用系统和超前消费系统破产的先兆。 世界范围的需求萎缩,特别是欧美需求的萎缩,必然影响中国。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深者所受影响越大,反之则反。如当时的中国,特别是与国际化隔离的苏联。这次也一定还是这样。加入了WTO、一个广泛开放的中国经济,在这个漩涡以外?边缘?拟或中心?应该是中心。因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是主要生产者,西方尤其美国是主要消费者。中国是整个危机链的一端,西方是牵头的另一端。 2008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由 9月的51.2点降至44.6点,为2005年来最差表现 金融海啸、债务危机加剧了全球危机,世界贸易额持续下降(1929年就下降了25%),但与过去不同。以前,西方发生危机,其国内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这次,西方没有多少企业可破产(都转移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了),西方没有多少工人可失业(它们的制造业工人很少了)。于是,美国生病,中国吃药;西方经济危机,东方企业歇业;欧美需求萎缩,中国工人下岗。 目前,中国出口企业以外资为主体,国内有21个行业前几家大企业也是外资控制,而且西方最大的公司都在中国有重要投资。于是,只要在中国的这些外资企业困难甚至破产,西方股市就会更熊,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西方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需求进一步下降,在中国的企业日子就更难过。 这意味着,中国与西方经济的联系,将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密——所以我们要“启动内需”。 白领对公司裁员、股票下跌等问题 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担忧 第一波:民工返乡。 随着美国和西方需求降低,沿海出口企业开始萎缩,大量制造业的农民工首当其冲被辞退。 2008年10月29日 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回重庆 第二波:外资返国。 随着金融危机加深,一些外资将回国救主,中国也会出现流动性短少。中国楼市已经低迷,随着流动性降低,以居民住房和写字楼为代表的建筑业会呈现过剩局面,基本建设会大幅度减少,建筑业上千万民工被迫“下岗”。 2008.10.16纽约证券交易所外 广东东莞de一家出口木材工厂 东莞,随改革、开发、搞活的大潮而兴起。长期以来,东莞依靠“三来一补”的外贸加工业而前进。2008的金融危机,让东莞经济出现拐点。2009年第一季度,东莞经济下降2.5%,这是1979年以来东莞经济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东莞的镇、街,六成赤字。“樟木头镇政府已经严重收不抵支,负债16亿元,理论上已经‘破产’。”东莞的镇、街之所以濒临破产,与多年的“大跃进”有关。 中国经营报报导说,“在东莞经济版图中,樟木头似乎只是东莞下属镇街债务困局当中的一个缩影。早在2011年年底的东莞党代会上,东莞常平镇镇委书记陈桂明就曾表示,当年常平镇的可支配收入还不足10亿元,但实际负债已经达到22亿元,毗邻的石排镇更是夸张,年均可支配财政收入仅为2亿-3亿元,但负债已经达到惊人的31亿元!” 对于镇级政府来说,土地租金收入是主要来源,但金融危机袭来,很多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