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2012-03-22).doc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2012-03-22).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2012-03-22)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沈远1,邓荣贵1,张丹2 (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成都 610031;2.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 610016:2009年7月23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长河坝水电站施工区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38人失踪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响水沟是大渡河上游段右岸一级支沟,近百年来泥石流活动不明显。由于之前近一个月的连续降雨,沟谷内的不稳定堆积物基本处于饱水状态,而当日的强降雨直接诱发了此次泥石流灾害。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就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灾害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和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河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地处大渡河上游金汤河口以下约4km7km河段。距上游的丹巴县约85km,距下游的泸定县50km,库坝区有省道S211相通,并在瓦斯河口与国道318线相接,交通较方便。水库正常蓄水位1690m,总库容为10.75亿m3,,装机容量2600MW最大坝高240m。使大渡河河道阻塞,形成长3000米库容达300造成S211线多处中断,3公里道路被淹没,图 1。流域面积约51.64km2,沟长约14.535km,沟源最大高程为4790m,沟口高程为1510m,平均坡降240‰,沟道总体较为顺直,沟谷较窄,沟道宽窄变化与陡缓变化相对应。沟道纵坡整体上具有下缓上陡的特征。沟道断面呈窄“V”字形,左岸斜坡平均坡度约34°,南岸斜坡平均坡度约为38°,局部段为峡谷,两侧山坡大部分地段卸荷松动的基岩裸露,相对较缓段斜坡灌木丛与少量乔木发育。 图 1 泥石流沟地势特征 Fig 1. Terrain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gully 地质条件 流域内出露的基岩多为古元古代石英闪长岩,中段基岩则主要为康定群变质混合杂岩系,分为冷竹关岩组和咱里岩组,基岩风化卸荷严重。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碎石土和现代冰水堆积风化土,流域下段则多为崩坡积、洪积和泥石流堆积块碎石土,疏松至稍密状。流域内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为风化卸荷、崩塌和溜滑等。响水沟两岸斜坡因卸荷发育了许多松动岩体和危岩体。 气象条件 本流域属川西高山峡谷河谷暖温带气候区,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分带变化明显。根据施工区上下游的丹巴、泸定两个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约17.8℃,极端低温在-10℃以下,极端高温约36.2℃。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611.2mm,月最大降水量约122.7mm,日最大降水量约53.6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左右。 植被及工程活动 高程4000m以上缓坡地带为草本植物、灌木丛和高山植物带,较不发育,陡峻斜坡地带岩土裸露,植被不发育;高程2500~4000m段主要为灌木丛及针叶林乔木带,植被较发育;2500m高程以下为针叶林及阔叶林乔木与灌木混交林带,植被较发育,覆盖率约为70%。 由于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的开发等山区工程活动日益增多,在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的同时工程弃碴堆积于沟内增加了泥石流物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扩大了泥石流产生的危险性及规模,为山洪和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泥石流发育特征 响水沟泥石流为沟谷型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没有明显的界线,即形成区物源不集中,流通区既有物源补充,又有物源堆积,沟口堆积区范围非常狭窄,地形上不明显。 形成区主要分布于高程2900m~4790m(北支沟)和2900m~4400m(南支沟)范围内,呈冰川地貌和剥蚀地貌,沟道右侧斜坡平均坡度约为28°,左侧斜坡坡度约为39°。在形成区范围内,北支沟沟道纵坡和两侧斜坡坡度均为两头陡中间缓,而南支沟则为上段缓下段陡。物源主要为沟床冰水堆积物、洪积物、沟道古泥石流堆积物以及两岸崩积物。因斜坡坡度较大,沟谷两岸堆积物暴雨时饱水,经浅沟激流淘蚀和冰雪融化刨蚀作用,容易产生坍滑型失稳,大部分堆积体处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状态。北支沟流域面积约19.83km2,总物源约有2680万m3,其中活动物源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10~40m范围内,约有215万m3;南支沟流域面积约15.12km2,总物源约有1740万m3,其中活动物源主要分布在沟谷两侧20~50m范围内,约有150万m3。 流通区高程范围为1510m至2900m,呈剥蚀地貌,沟道纵坡相对较大,横坡较陡,沟谷呈窄“V”型谷,左、右岸斜坡坡形及坡度基本一致,平均约为35°。植被较发育,类型主要是低矮灌木丛及乔木,部分陡峻斜坡段岩体裸露。物源主要是分布在相对较缓斜坡上的坡残积物和沟道中的崩坡积物、洪积物和古泥石流堆积物,类型主要为块碎石土,以粗、中粒物质为主,疏松状。该段流域面积约20.45km2,总物源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