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浸出作业指导书
、
浸出作业指导书
一、工艺流程
6#溶剂油 甲醇
入浸物料 埋刮板输送机 封闭绞龙
1号烘干机 埋刮板输送机 湿粕 拖链式浸出器
2号烘干机 调质器 棉蛋白
毛油 汽提塔 第一、二蒸发器 混合油 甲醇液
分液箱 精馏塔
精炼车间 磨粉车间
二、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脱酚车间浸出过滤系统(拖链式浸出器、甲醇、混合油过滤机)、烘干系统(1、2号烘干机、调制器)、蒸发系统(1、2号蒸发器、汽提塔、溶剂周转管、蒸煮罐)、甲醇精馏系统(精馏塔、废水暂存罐、1、2、3号分液箱)、冷凝回收系统(冷凝器、冷却塔、循环水泵、石蜡回收系统)等附属设备设备操作。
三、开机操作
1、操作步骤
开机前准备
1.1 打开浸出车间的所有通风门窗,保持车间空气充分对流。天冷时可关闭墙体上端窗户,下端窗户要保持开启。
1.2 检查所有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是否安置在规定的位置、试运行消防报警系统,检查是否完好。
1.3 检查车间内所有电器及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对电器设施及各台单机设备进行保养和空试运行、清理容器内所有工具、杂物,并检查设备安装是否正确,各轴承部位是否加注润滑油。各设备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1.4 检查各设备使用的压力表、温度表、电流表是否完好灵敏;认真检查所有管道、阀门是否正确开启、关闭;检查所有容器、视镜、人、孔设备密封位置是否完好
1.5 开启车间电源,启动冷却系统,开启水泵,检查所有设备有否滴漏,调整各冷凝器的水量(水温≤35℃),分水箱内加注足量清水,启动冷冻机组,开启1、2号真空泵,观察真空表,保持设备内负压状态。
1.6 开启引风机及石蜡回收设备
1.6 通知锅炉车间供气,检查供汽系统是否跑、冒、滴、漏。
a、打开用汽设备的排汽阀,排空冷凝水。
b、打开用汽设备的进汽阀预热,由小到大慢慢开启。
1.7 打开溶剂、甲醇计量箱进口阀门,开启溶剂、甲醇库阀门及油泵,泵入溶剂及甲醇,计量后方可打入浸出器内,浸出器内集油格应保持足量溶剂和甲醇。
1.8 待浸出前后工序准备完备,通知前路开始送料。
2、 浸出器开机
2.1 开启进料刮板给存料箱存料,正常存料高度不小于1.4米。
2.2 气温在零下时,应给溶剂、甲醇进行预热,(溶剂油温度预热到45—50oC)。
2.3 开启拖链式浸出器,封闭绞龙,1#刮板输送机给浸出器送饼料。
2.4 待物料进入后,开启新鲜溶剂泵及新鲜甲醇泵给浸出器供溶剂油和甲醇,采用大喷淋和喷淋滴干方式,溶剂油和甲醇不得进入滴干段。
2.4.1 料层厚度≥500mm。
2.4.2 入料温度50—55OC。
2.4.3 浸出器气相温度50—55OC,溶剂温度50-55 OC,甲醇预热温度45~50 OC。
2.4.4 浸出器的周转为180—210分钟。
2.4.5 正常进料状态下,溶剂用油量比为0.6~1.2:1(溶剂油/料),新鲜甲醇油量比1.0~1.8:1(溶剂油/料),混合油浓度为15~28%,浸出器内保持微负压。
2.4.6 按顺序开启溶剂油、甲醇循环泵、混合油泵、过滤机等设备。
2.4.7 存料箱料层高度应保持在视镜高度的60%,料层不够时应停止向浸出器送料,保持料封作用。
2.4.8 经常观察料层的渗透情况是否正常,若发生渗透不畅或筛条堵塞现象,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防止料面混合油有溢流现象。
2.4.9 经常检查喷淋头是否正常,若堵塞应及时排除。若堵塞严重泵入口无溶剂或甲醇进入,应及时停机排除,待排除故障后方可开车。
2.4.10 经常检查浸出器物料状况,防止因喷淋过大引起混合液串流或流到下料口。每半小时检查各个过滤器过滤效果,注意观察旋液分离器及沉降箱、混合油过滤机过滤效果,及时排放以上设备沉淀渣滓,保证液体过滤匀速通畅。
2.5 各设备运转过程中要“勤看、勤摸、勤闻”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杜绝各视镜、阀门、法兰、密封部位跑、冒、滴、漏。
2.6 及时与品管部门沟通 ,掌握粕中残油及棉酚含量情况,及时根据粕残油及含棉酚情况调整溶剂及甲醇喷淋量。粕中残油小于1%,粕中游离棉酚小于400ppm
2.7 溶剂集油格内冲渣装置每班次应及时冲渣一次,以免集油格内堵塞。
3 湿粕脱溶工序
3.1 在浸出器出料前顺序开启1、2号蒸烘机、调质器及输送设备(3、4号刮板、密封绞龙、出粕绞龙)
3.2 调整蒸烘机温度,保持温度在70 OC,物料烘干时间≥20分钟,间接供蒸汽压力调节为0.2—0.4mpa。自由汽体出口温度≥70 OC,出粕温度小于80 OC,粕中残溶小于1000ppm。
3.3 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