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的詞類活用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漢語的詞類活用资料

PAGE PAGE 7 古代漢語的詞類活用 一、古代漢語的詞類劃分: 實字,虛字。 ※“構文之道,不外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蓋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墜之際,軒輊異情。虛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發哂于杜溫夫者邪!且夫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醒塞。討論可闕如乎!” 劉淇《助字辨略》“構文之道,不外虛實兩字,實字其體骨,虛字其神情也。”,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實字;無解而惟以助實字情態者,曰虛字。”(馬氏文通) 二、古代漢語的詞類活用: 什麼叫詞類活用: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古漢語中的實詞,其性能作用大致同於現代漢語,並且比較固定。但是,在古代漢語中,有的詞往往在實際語法結構中臨時充當別的成分,和它們的通常情況不同,這就叫做某一個詞的詞性活用,概言之,就叫做古漢語的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與兼詞的區別: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項羽本紀) 雍水暴益,荊人弗知。……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寐,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名詞用作動詞: 普通名詞用作動詞,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見教材) 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左宣十五年) 先生舉手出狼。(中山狼傳) 坐其兄蓋侯南向。(魏其武安侯列傳)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杜甫《贈鄭廣文虔》)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左宣二年) 晉侯飲趙盾酒。(三年) 是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韓非子·說難)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 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 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墨子·尚賢) 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越語)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能富貴將軍者,上也。(魏其武安侯列傳) 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曹操《置屯田令》) 名詞的使動用法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襄二十二年)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晉世家)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韓非子·難一)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項羽本紀) 齊威王欲將孫臏。(孫子吳起列傳) 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燕策一) 然得而臘之以爲餌,可以已大風、攣腕、瘻、癘。(捕蛇者說)     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的區別:一是客觀的結果,一是主觀的認識。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試比較;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盡心上)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爲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爲不勝其任矣。(梁惠王上) 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漢書·趙充國傳) 度其糧少,意在速戰,乃命深溝堅壁,以老其師。(舊唐書·薛舉傳) 古者爲治者,將以愚民。(老子)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呂氏春秋)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漢書·食貨志) 乃召趙莊而貴之。(趙策) 世祖愈美其意(後漢書·馬武傳) 君子之學以美其身。(勸學)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 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李將軍列傳)  名詞的意動用法 (雲)友風而子雨。(荀子《賦篇》)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襄三十一年) 故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禮運) 孟嘗君客我。(齊策)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僖公八年)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入中國,則中國之。(韓愈《原道》) 注意:意動用法只限於名詞和形容詞。動詞是沒有意動用法的。 動詞的爲動用法 爲動,即爲賓語而動,因賓語而動。語法學家們稱之爲“爲動用法”。 這類用法包括三方面的情況:一是當介詞“給”講;二是當“爲了”講;三是當“對”或“向”講。 1、邴夏禦齊侯。(左成二年) 夫人將啓之。(隱元年) 文嬴請三帥。(左僖三十三年) 這一類賓語一般是指人。當“給”“替”講。 2、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駢拇) (灌)夫非有大惡,爭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之。(魏其武安侯列傳) 貪夫殉財。(柳宗元《辨 冠子》) 這類爲動用法表示爲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爲,賓語大都指物。 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左襄二十三年)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蜀志·諸葛亮傳) 這些例子表示對賓語或向賓語施行某一動作。 對於爲動用法,過去人們認識不甚明確,有時不免誤說,高明如王引之亦說錯。 是時惠文王少成兌專政公子章之敗也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公子章死成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kòu)而食之三月餘餓死沙丘宮(史記·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