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在妙悟.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道在妙悟

《普門學報》第19 期 / 2004 年 1月 第 1 頁,共 8 頁 文摘 / 詩道在妙悟 ISSN :1609-476X 【文摘】 詩道在妙悟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學院文學院院長 前言 作為中國古代詩學重要理論範疇的「悟」肇自先秦,經歷了一個由哲學範疇向美學範疇 再到文藝學範疇的嬗變過程。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老莊的道家思想是其重要的哲 學基礎,而魏晉以降,佛教與禪宗中的「悟」參與了詩學之「悟」內涵的建構,在本土哲學 與外來文化的浸潤交融中,最終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美學範疇。以其超越理性直解 的特質運行於「審美觀照──審美經驗──審美超越」審美軌跡中。 一 在中國古代詩學體系中,「悟」是重要的理論範疇,充分體現了古代詩學的心學特徵。 考量「悟」的生成與發展歷程,「悟」植根於中國文化土壤,而又受到外來佛教的滲入中滋 潤融和,充實內涵,並與其互動,再回歸本土文化,成為獨特的內涵豐富的理論範疇。而從 「悟」的歷史內核來看,「悟」卻經歷了一個由哲學範疇到美學範疇再到文藝美學範疇的深 刻的嬗變過程。由此可見,「悟」,實質經歷了歷史的內在與外在的雙線經緯。 「悟」最早見於《尚書‧顧命上》,其曰:「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悟」「寤」 通,《詩傳》釋以「覺」,又猶「知」。《說文》曰:「悟,覺也。從心,吾聲。」段玉裁 說:「悟者覺也,二字為轉注。」[註 1]由此可見,「悟」的初始意義在於它是一種認知思惟, 它呈現的是一個從注重對事物外在感性形式的領悟到注重對事物內在本質的把握的心理過 程,是哲學上的思惟概念。作為一個本土哲學範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老莊的 道家哲學是其重要的哲學基礎。具言之,「天人合一」思想是其成長的土壤,而思惟方式則 源於老莊的道家哲學。 普門學報社出版 地址: 84049台灣高雄縣大樹鄉佛光山普門學報社 電話: 07-6561921轉 1291 、1292 傳真: 07-6565774 E-mail :ugbj@fgs.org.tw 《普門學報》第19 期 / 2004 年 1月 第 2 頁,共 8 頁 文摘 / 詩道在妙悟 ISSN :1609-476X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說主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 物耳」(張載,《語錄上》),故「天人合一」思想從圓通論,講求根絕「心」、「物」對 立(無心、無物)進而達到物我合一即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實踐主體(我)對「物」的理 智思考和邏輯判斷被「我」的實踐經驗所替代而呈現出以「我」為中心而感悟「物」的認知 自足現象。在這種認知自足現象中,實踐主體的實踐經驗逐漸凸現出來,而靠的便是「悟」 這一武器。當「天人合一」思想發展到陸九淵 、王陽明那裡時,他們便以「人心」為本體來 建構他們的「天人合一」說。「吾心即宇宙」 (陸九淵,《雜說》),「人者,天地萬物之 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王陽明,〈答季明 德〉),「天」(自然)完全人情化,同時,那些本不具形象的思想感情也形象化,情物合 一。實踐主體的實踐經驗轉向審美體驗而呈現出以「情」(即「心」)為中心而體悟對象的 審美全息性。在這種審美全息性中,「悟」已經歷了一個從觀照事物外在的感性形式到觀照 人生內在本質的審美心理過程,既以我觀物又以物觀我,反覆疊合,實現同構。也就是說, 建立在「感」基礎上的「悟」的詩性思惟方式 使「天人合一」思想最終成為一種人生的內在 超越境界,達到天、人一致的最終目的。「已悟寂為樂,此生閑有餘」(王維,〈飯覆釜山 僧〉)。審美主體通過「悟」這種審美體驗最終得到一種「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莊子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