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梁山泊”与“桃花源”的渊源
摘 要:梁山泊,古典名著《水?G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梁山泊原址已经干涸,东平湖为梁山泊的唯一遗存水域。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一部《水浒传》名扬天下,水浒英雄举世闻名。桃花源,一代名作《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桃花源的故事世人皆知。
关键词:《水浒传》;梁山泊;桃花源;渊源
梁山泊的演变历经了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平湖―东平湖的过程。如今,当年号称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已经在其原址干涸。水泊和连天芦苇,早已荡然无存。东平湖成为梁山泊唯一遗存水域。唐宋时黄河多次溃决,形成港汊纵横,山水交错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成为湖中的孤山。《水浒传》第十回、第十一回这样描述梁山水泊:“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鹅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枪森森如雨,深港水汊,芦苇荡荡……断金亭上愁气起,聚义厅前杀气生……”梁山泊的地域文化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酉阳桃花源集秦晋历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岩溶地质奇观于一体。桃花源风景区与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极其吻合。是远离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探寻科学奥秘、回归绿色天堂的绝好地方。
一、“梁山泊”与“桃花源”的名字渊源
(一)“泊”和“源”解读
“泊,(pō)(山坡)湖泊(后起意义)”、“坡,阪也。从土,皮声。滂禾切【译文】坡,斜坡。从土,皮声”;“源,水源,源泉。《荀子?法行》:‘涓涓源水,不?t不塞’(涓涓:形容细水长流的样子。?t:壅,堵塞。)引:事物的开始,起源。《韩非子?主道》:‘知万物之源。’成语有‘源远流长’。”【源源】连续不断的样子。《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泊”和“源”都是水作偏旁。水,(shuǐ)。水,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河流。《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左传?僖公四年》:“君其问诸水滨。”泛,指江河湖海。《国语?越语上》:“陆人居陆,水人居水”水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式轨切。【译文】水,平,代表北方的一种物质。甲骨文中“水”的两边部分像许多水一同流去;甲骨文中“水”的中间部分,表示有深隐在内的阳气。大凡水的部属都从水。
(二)“梁山泊”的简介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柴进曾对林冲说:“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书写如此,但史上真有八百里梁山泊吗?
《辞海》“梁山泊”条释:“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九《兖州府山川》云:“梁山在寿张县东南七十里,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猎于此而名。上有虎头崖、宋江寨,其下旧有梁山泺(pō,同“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 “寿张县”条云:“梁山泺在梁山南,汶水西南流,与济水会于梁山东北汇合而成泺。《水经注》:‘济水北经梁山东’。袁宏《北征赋》所云‘背梁山截汶波’者也。”这说明,梁山泊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里腾蛟龙。”一部《水浒传》使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也使水泊梁山驰名遐迩。而梁山“?v然一阜,坦首无锐。外有二三小山,亦断而不联”,能成为水浒好汉安身立命、征战杀伐的屏障吗?清曹玉珂《过梁山记》云:“险不在山而在水也。”书中的草莽英雄们正是凭借“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八百里水泊之险,坐拥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地利之器,杀贪诛污,擎替天行道大旗,除暴安良,扬忠义双全之名,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好汉歌,成就了一部“无出其右”的《水浒传》。
史书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黄河曾有三次大的决口直泻梁山泊。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五代史》云:“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丙辰,滑州河决,浸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与南旺、蜀山连,弥漫数百里。”《宋史》云:“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六月,河决滑州,漫溢州城,历澶、濮、郓,注梁山泊。”又云:“神宗??宁十年(公元1077年),河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加之北宋哲宗初年(公元1085年)汶、济二水泛滥,梁山周围地势低洼,大水潴汇于此,梁山泊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黄河“斗水七沙”,因其特殊的水沙特性,河水所到之处挟带大量泥沙,落淤后地势抬高,致使梁山泊原有水面渐渐难
文档评论(0)